慢性疲劳成影响健康主因之一 休息不如运动
http://www.qm120.com2008-04-03 10:10:43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慢性疲劳综合征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积极运动是消灭慢性疲劳的武器
50岁的王先生是某高校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工作紧张而忙碌。近一年来,王先生总觉得很疲劳,出现倦怠乏力、头昏头痛、背部肌肉疼痛等症状,并伴有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经过多方求医,王先生的症状并无改善,最近情况还愈发严重,稍微活动就能引起持续疲劳,失眠、记忆力减退现象更严重,注意力也很难集中。王先生心想,既然感觉这么累,那就好好休息吧。可是,即使是休息、不活动,王先生的疲劳还是得不到缓解。全面体检发现,除了前列腺轻度增生外,王先生并没有其他器质性疾病。经过综合评估分析,他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中医师马荣连介绍,慢性疲劳综合征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付慢性疲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多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其实,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才是消灭慢性疲劳的武器。
30~50岁是高发年龄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组以疲劳为主要症状,伴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肉无力、酸痛、关节痛、头痛、睡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等的综合征。
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征与不规则的生活、睡眠不足、过高的工作负荷或渐进性疲劳积累等密切关联,高发年龄在30~50岁,某些职业如科研人员、新闻从业人员、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发病率较高。
由于慢性疲劳不能通过休息得到有效缓解,也尚未发现特效药物,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着重于改善症状,以恢复患者原有的机体动能和体力为目标。这些方法包括药物、针灸、推拿、运动等。其中运动疗法得到了一致公认。
体育锻炼有助战胜慢性疲劳
无论是儿童还是,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均有助于其保持良好的体能和情绪。慢性疲劳综合征持续不愈的主要因素是静止不运动,从而使躯体失去了适应调节功能。因此,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应该做什么样的运动?多大的运动量才合适?什么时候需要停止运动呢?
运动方式:患者可以根据症状、个人爱好和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跳绳、跳舞、打太极拳等。
运动强度:针对慢性疲劳的特点,运动量宜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先采用小强度进行锻炼,然后逐渐加大至中等强度,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监测客观指标(靶心率、心率储备、主观劳累记分表达等)的方法来调节运动量。如果心率在运动后数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水平,次日晨醒时的安静心率较恒定,运动后无持续疲劳感和其他不适,原有疾病症状不加重,精神状态好,精力充沛,食欲佳,睡眠好,说明运动量较合适,否则要调整运动强度。如有不能坚持者,应及时停止运动,待休息后再继续。
[注:靶心率=(220-年龄)×(65%~85%),心率储备=220-年龄-安静心率]
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一般每次运动15~20分钟为宜,每周3次。
慢性疲劳综合征怎么防?
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正确面对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竞争和压力,避免体力、脑力和心理上的过劳。
2.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病毒感染,减少慢性病感染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上海盟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蓬勃生物达成ADC药物联合开发战略合作
- 加科思董事长及一致行动人斥资近一亿港元增持股份 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 Catalent宣布新全球总部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正式启用
- 汤臣倍健成珠峰登山探索独家骨营养合作伙伴,设骨力储备站守护攀登梦想
- ATLATL"超级服务器"再升级,携手百时美施贵宝致力创新驱动
- 药明生物重磅推出WuXia™ 4.0:定点整合细胞株开发平台 TrueSite TI™
- 金赛药业长效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获批上市,辅助生殖促排治疗进入周时代
- 国产替勃龙片金赛蓓®获批上市,为绝经症状管理增添新选择
- 以科学驱动营养创新,助力全民健康高质量发展----雀巢亮相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
- 勃林格殷格翰在ERS上公布FIBRONEER项目汇总分析数据:nerandomilast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