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肌肉痉挛那些事儿:抽筋背后的小科普

http://www.qm120.com2025-07-07 19:31:15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

一、认识肌肉痉挛:突然 “打结” 的肌肉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跑步时小腿突然像被针扎一样剧痛,脚趾不自觉地蜷缩;半夜睡梦中,大腿肌肉突然硬得像石头,疼得惊醒…… 这些就是肌肉痉挛,俗称 “抽筋”。它是肌肉不受控制的强直性收缩,发作时肌肉僵硬、疼痛难忍,持续数秒到数分钟后自行缓解,但发作瞬间足以让人 “怀疑人生”。

突发性剧痛:肌肉像被拉紧的橡皮筋突然绷断,痛感从局部迅速扩散,常见于小腿、大腿、足部,也可能发生在腹部、背部。

肌肉僵硬结块:用手触摸发作部位,能明显感觉到肌肉变得坚硬、隆起,甚至能看到局部肌肉轮廓变形(如小腿肚鼓出一个硬块)。

动作受限:抽筋时无法正常活动关节,比如小腿抽筋时脚无法背屈,手指抽筋时握不住东西,必须等痉挛缓解后才能恢复动作。

发作后残留酸痛:痉挛结束后,肌肉可能持续数小时到一天的酸痛感,就像剧烈运动后的肌肉疲劳。

二、常见抽筋场景:这些时候肌肉最容易 “闹脾气”

1. 运动时抽筋:跑得太欢,肌肉 “罢工”

典型场景:长跑、游泳、爬山等持续运动中,或突然进行高强度训练后。

为啥会抽:运动时肌肉快速收缩,代谢产生大量乳酸,同时出汗流失钠、钾、等电解质,就像机器缺了润滑油,肌肉容易 “卡壳”。此外,热身不充分、肌肉过度疲劳,也会让抽筋概率大增。

2. 夜间抽筋:睡梦中的 “疼痛偷袭”

高发人群:老年人、孕妇、久坐族。

幕后黑手:睡眠时腿部肌肉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血液循环变慢,肌肉缺氧;孕妇因子宫压迫下肢血管,或缺钙、镁等矿物质,更容易半夜 “中招”。

3. 高温环境下抽筋:出汗太多,身体 “缺水缺盐”

场景:夏天户外劳作、健身房高温瑜伽课、发烧脱水时。

原理:大量出汗不仅带走水分,还会流失钠(维持肌肉正常兴奋的关键电解质)。就像炒菜忘了放盐,肌肉的 “指挥系统” 会失灵,导致异常收缩。

三、抽筋急救:3 招快速 “松绑” 肌肉

1. 拉伸法:哪里抽筋拉哪里

小腿抽筋:坐地上,抽筋腿伸直,用手扳住前脚掌往身体方向拉,同时用另一只手按摩小腿肌肉;

脚趾抽筋:用力将脚趾往脚背方向掰,或用毛巾包裹脚趾向上牵拉;

大腿前侧抽筋:站立位,一手扶墙,另一手抓住同侧脚踝拉向臀部,保持 15-30 秒,重复 2-3 次。

2. 热敷与按摩:给肌肉 “解冻”

用 40-50℃温水袋敷在抽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轻柔按摩僵硬肌肉,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推揉,力度以 “不痛但有酸胀感” 为宜。

3. 补充电解质:快速 “喂饱” 肌肉

喝运动饮料(如宝矿力水特)或淡盐水(500ml 水 + 1g 盐);

香蕉(含钾)、杏仁(含镁)、牛奶(含钙)等,快速补充矿物质。

四、预防抽筋:从生活细节入手

1. 饮食调理:吃对食物少抽筋

补钙:每日喝 500ml 牛奶,吃豆腐、虾皮;

补镁:每周吃 2-3 次菠菜、南瓜子,每天一把坚果;

补钾:多吃香蕉、橙子土豆,夏季可喝紫菜汤。

2. 运动防护:科学锻炼不抽筋

运动前热身 10 分钟(如高抬腿、侧弓步),运动后拉伸 5 分钟;

长跑时每 15-20 分钟喝 100-150ml 运动饮料;

避免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剧烈运动。

3. 生活习惯:给肌肉 “减压”

久坐族每小时起身活动下肢,避免腿部血液循环不畅;

睡前用温水泡脚 10 分钟,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孕妇睡觉时在脚下垫枕头,减轻腿部压力,同时遵医嘱补充钙剂。

4、何时必须就医?

抽筋每周发作超过 3 次,持续 2 周以上;

抽筋伴随肌肉红肿、发热,可能是感染或深静脉血栓

抽筋后出现肢体麻木、无力,需排查神经系统疾病。

肌肉痉挛看似常见,但背后可能藏着身体的 “求救信号”。学会识别症状、科学应对,既能快速缓解疼痛,也能提前预防潜在健康问题。下次抽筋再发作时,别再只喊 “疼”,用这些知识 “驯服” 不听话的肌肉吧!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小王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