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PAC系列访谈丨单国洪:多方参与,让创新药更可及
http://www.qm120.com2021-02-18 12:09:24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武田 中国总裁 单国洪
随着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医保目录调整和诊疗网络的不断完善,我国在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常见病、慢性病以外的疾病领域,如何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使患者有药用且可负担,这是武田 中国总裁单国洪当前思考的问题。
记者:如何看待当前创新药物可及性提升的意义与挑战?
单国洪:
提升创新药品可及性的直接意义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减轻患者所在家庭的负担,也促进了社会稳定。随着我国“深化医改”**的推进,医疗卫生体系的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效率的提升,使得中国创新药的上市、审评审批工作大幅度地前进,每年约有40多个创新药在中国被获批。更可喜的是,创新药被纳入医保的速度也在飞速提升。这些都显著提升了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对社会稳定、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和国家可持续发展都意义深远。
但我们看到,除了常见病、多发病,以罕见病为代表的一些其他疾病,在诊疗水平和创新药可及性等方面仍面临多重挑战:目前WHO认定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其中80%为遗传病,仅有5%病种可以有效治疗和控制。尽管单个疾病发生率较小,但由于病种多,因此整个罕见病患者数量较多。中国预计有2000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出生罕见病患儿逾20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长期面临诊疗率低、误诊率高、药物可及性低等困境。这类患者群体在诊断、治疗、预后管理、用药以及负担等可及性问题更需要被政府、社会关注。
从与常见病、多发病的“斗争”经验看,提升“药物可及性”是一场持久战。提升社会认知、消除可能出现的歧视外,也需要各利益相关方携手参与,提升诊断率、研发创新药物、降低药物负担。
记者:在提升药物可及性方面,RDPAC已开展哪些工作?
单国洪: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代表全球以价值为基础、以研发为驱动的跨国制药企业群体,长期致力于将全球资源和先进经验引进中国、惠及患者,促进药物可及性。。
在精准医疗的时代和科学监管的时代,医学科学界和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都需要以数据为基础进行决策。RDPAC每年都支持大量科学研究,如创新药物全球使用情况比较等,致力于提供详实数据和充分证据,促进全球先进药物管理理念和前沿科学技术的共享。
对跨国制药企业来说,我们积极拥抱各项医药卫生改革**,充分借助全球研发资源和互联网医疗等先进技术,更好推动诊断、治疗和预后管理,从而更好帮助国内患者。
同时,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同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付方的医保部门和商业保险、作为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产品提供方的制药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作为需求提出方的患者及患者代表都需要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多层次的筹资保障系统。
记者:以罕见病为例,RDPAC成员企业如何践行“以患者为先”的价值理念?
单国洪:
中国罕见病患者已经迎来春天:**层面利好众多,诊断、治疗、预后及用药可及性方面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仍面临基础研究稀缺、社会歧视严重和群体互助不足等挑战。
作为全球规模领先的罕见病制药企业,也作为RDPAC的一员,我们一直携手社会各界,在做一些扎实的事情,真正帮助到中国的患者。比如武田 中国与中国罕见病联盟(CARD)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推动罕见病领域从诊断、治疗、预后等相关研究的开展;我们支持了“‘武’彩童年 筑梦未来”儿童夏令营项目,推广科学的疾病管理理念,塑造罕见病儿童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拥抱美好未来;在血友病这个领域,2012年开始就启动了中国血友病患者注册登记系统,目前已有1.7万患者注册,有助于有效识别患者、帮助患者获得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武田 中国也与淋巴瘤之家推出了T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现状调研,发现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同时,我们也致力于引进优秀的国际经验,支持罕见病患者组织发展。一方面,罕见病患者组织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患者群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资源上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患者组织也可以促进公众知晓提升、促进诊疗过程优化,并在参与药物创新、促进药物可及发挥作用。国内已有逾150个罕见病患者组织,但大部分仍较弱小。对此,我们组织了第一届武田 中国罕见病患者组织赋能高峰论坛,希望帮助患者组织更好地服务患者。
本着以患者为先的价值理念,通过开放讨论和共识凝聚,RDPAC将继续为提升患者药物可及性创造新机会,为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新动能。(本文转载自《中国医药报》)
- 世界顶尖营养学研究者在NUTS 2025上探讨了坚果和干果的未来研究方向
- 2025新平衡东方美私享荟广州启幕:以平衡之钥,焕东方之美
- ACM Biolabs报告:晚期实体瘤患者肌肉注射ACM-CpG显现良好安全性信号及早期药...
- 擎科生物携手全球iGEM团队,以"硬核"技术加速合成生物学创新
- 信达生物与武田制药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加速新一代IO及ADC疗法推向全球市场
- 药明生物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
- 2025深圳国际健康与营养保健品展12月盛大启幕
- 2025年度邵逸夫奖颁奖典礼 礼赞科研辉煌廿二载
- 拜尔斯道夫集团祛斑美白专利成分中文商标提安明多®正式发布,构建美妆全链路闭环新范式
- IDWeek 2025 亮点 | 中国创新抗菌药康替唑胺 / MRX-5 携 7 项研究/...
第八届(2025)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人工智能与医用机器人类别赛圆满落幕
DESTINY-Breast11 III期临床研究:优赫得序贯THP方案术前治疗,使高风险...
上海德达心血管医院成功举办《胸痛的识别和心脏大血管疾病的规范治疗》研讨会
对话健康中国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廖岚:以人文为怀 以仁心为尺 为健康中国建设持续...
勃林格殷格翰亮相第十四届李曼大会,助力中国养猪业提升生产力
拜尔斯道夫集团祛斑美白专利成分中文商标提安明多®正式发布,构建美妆全链路闭环新范式
构筑功能食品高地,智领健康产业未来----2025上海国际功能食品产业大会顺利举办
2025深圳国际健康与营养保健品展12月盛大启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