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护理 >> 急救护理 >> 正文

现代急救护理概念

http://www.qm120.com2006-06-23 11:02:31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全民健康

关键字:急救护理

  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急、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的一门新专业。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急救护理学的范畴也日益扩大,内容也更加丰富。
  1 急救护理学的发展

  现代急救护理学起源于19世纪南丁格尔年代。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上最早出现了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60年代起,急救护理技术进入了有抢救设备配合的阶段。70年代起形成了急救医疗体系,重视现场急救、急救护理教育,并建立了网络系统。我国早在50年代,医院各病房就普遍将重危病人集中在重危病房,进行观察、护理。70年代成立了心脏监护病房。80年代各医院相继成立急救中心,同时还开展了急诊护理培训班。

  2 急诊医疗体系(EMSS)

  完整的EMSS包括:①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②现场急救;③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运输工具;④高水平急诊服务;⑤强化治疗(加强监护病房ICU)。这一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对急救工作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特别在灾害性事件中,急诊医疗体系更是体现出它的价值。 
  
  3 现场急救

  3.1 现场急救的内容。指患者自发病或受伤开始到医院就医这一阶段的救护,不论在厂矿、农村、事故现场或家庭等,包括在所有出事地点对患者进行的初步急救。首先应保证患者维持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功能,视病(伤)情和条件采取输液、止痛、包扎、固定、解毒等救治措施,然后通过各种通讯联络工具,向救护站或医院呼救,在转运途中连续监护并作必要的治疗护理,为患者争取最初的抢救时机。

  3.2 现场救护的原则。包括:①迅速到达现场;②使患者尽快脱离险区;③生命支持(即“先救命,再救伤”);④安全转送;⑤保留离断的肢体或器官;⑥加强途中监护并记录。

  3.3 院前急救需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①快速评价危重伤员;②找出威胁生命的创伤并处理;③必要时行心肺复苏;④处理休克与缺氧;⑤迅速运送至合适医院。

  4 预检分诊

  根据病人的主诉及症状和体征,分清疾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程序及分配专科就诊。

  4.1 分诊技巧。可运用SOAP程序来进行:①主述(S);②观察(O);③估计(A);④计划(P)。

  4.2 创伤评估方法。种类很多,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是CRAMS评分法,包括循环(Circulation)、呼吸(Respiration)、腹部(Abdomen)、运动(Motor)、语言(Speech)每项各2分,总分为10分,如果得分≤8分为重度创伤,得分≥9分为轻度创伤。

  4.3 评估顺序。包括创伤和非创伤患者的评估顺序。

  对创伤患者首先进行初步评估,包括:A颈部制动和气道维持;B检查呼吸和通气;C检查循环;D神经系统状况—意识水平;E暴露和环境控制。在初步处理后进行再次评估(进一步评估):A询问病史和损伤机制;B头面部评估:有无出血、脑脊液漏、挫伤程度、防止颅内高压;C颈部评估:有无压痛、畸形、肿胀、气管移位,必要时予以颈托固定、制动;D胸部评估:呼吸运动是否对称,有无压痛、畸形、肿胀、血气胸表现,可予以加压包扎固定、胸膜腔穿刺或闭式引流减压;E腹部评估:有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是否消失,判断有无出血、穿孔;F骨盆评估:有无压痛,要注意骨盆骨折可伴有多量的失血,单处骨折可失血500ml以上;G四肢评估:有无畸形肿胀、骨擦感,否则予夹板固定。以上评估应在1~2min内完成,如有生命危险,应立即停止,先行抢救。

  非创伤评估顺序:A接诊;B护理体检,即用护理观察方法(看、问、闻、摸)来分析病人的主诉,了解其症状和体征,注意鉴别,明确病因,积极抢救。

  4.4 分诊时病情的初步分级。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Ⅲ级:Ⅰ级急危症,Ⅱ级急重症,Ⅲ级普通急诊。

  5 抢救措施

  根据所获症状及体征迅速做出诊断及处理,原则是“先救命,再救伤”。

  5.1 安置。对轻症或中重度病人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协助病人处于舒适卧位,对于危重患者应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怀疑颈椎损伤者除外)。

  5.2 畅通呼吸道。观察口腔或咽喉部有无异物、舌后坠,及时解除梗阻。开放气道的方法有三种:①仰头举颌法;②仰头抬颈法;③仰头举颏法。

  5.3 维护呼吸功能。观察呼吸的频率、幅度、节律,有无呼吸困难、三凹征,检查局部有无创伤。换气正常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若换气不佳或无呼吸者,可酌情选用口咽通气管、面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呼吸支持,有条件者可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

  5.4 建立有效循环。观察脉搏、血压、皮肤色泽,无脉搏者,立即行基础生命支持,必要时剖胸直接心脏按压。循环功能衰竭时,应立即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路,按病情采取扩容、纠酸等对症治疗,做好交叉配血,积极查找病因或出血来源,要注意控制严重的外出血。

  5.5 简单的神经系统检查。观察意识水平、瞳孔形状、大小、光反射的变化及有无肢体活动。

  5.6 彻底暴露患者。在不影响体温的情况下,可脱去或剪去病员衣服,以利全面检查与伤情评价。

  5.7 护理要点。按医嘱及时做好标本采集和送检,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准确地完成护理记录。

  6 效果评价

  每5~15min评估一次,判断心肺功能、全身情况是否好转,若有变化,立即作相应处理。

  7 危重病的监测

  7.1 危重病的监测目的。是对生命危急但有可能挽救的重症病人,在初步急救处理后,对其进行集中的、全身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从而挽救其生命,提高救治水平。

  7.2 危重病监测内容。1)体温监测:发热程度,热型,肛温与腋温的对比。2)心血管功能监测:心脏电话动态监测,循环功能监测(心率和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量等血流动力学指标)。3)呼吸功能监测:异常呼吸形式,呼吸衰竭类型,动脉血气和SpO2监测,肺功能状态。4)肾功能监测:包括血尿肌酐、尿素氮,尿比重,尿酸碱度,尿蛋白定量分析及代谢废物清除率,每小时及24小时尿量监测等。5)神经系统监测: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CT或MR、脑电图及颅内压的监测。6)血液系统监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因子的监测。7)肝功能监测:血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酶学等。8)胃肠系统监测:大便潜血及胃液pH、胃粘膜内pH(pHi)测定。9)细菌学监测:各种可能感染部位的细菌学检查。

  8 急救组织管理

  8.1 完善急诊网络,成立急救点、抢救小组,各成员配合专门的呼叫系统,设立对内对外的通讯联系设施及一定规模的救护装备,统筹安排现场急救与伤员运送,及时联系院内急救成员及设备到位待命。

  8.2 开放绿色通道,设立复苏抢救室。凡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应进入绿色通道,各种抢救项目均应贴上显著的相应标志,一切手续由专职人员办理,实行一条龙服务。设立专门复苏室,所有抢救用品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全部抢救仪器必须通上电源,只要打开总电源,便能正常运转,按省时、方便原则妥善定位放置。

  8.3 抢救定位与抢救程序。分工明确,定位管理,其标准为:A气道管理;B心脏按压除颤,系统性全身检查;C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D留置导尿,静脉给药,抢救记录;E有急救指挥者,同时各种抢救均应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8.4 人员培训。组织安排业务学习,定期进行现场模拟急救培训,不定期抽查考核。

  8.5 药品器械的配备。抢救药品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量贮存,随时检查补充。各种仪器定期检查维修,专人管理,处于完好待用状态。

  9 急诊考核与评审

  制定专门的急诊质量考核标准,每年进行气管插管、除颤、呼吸机应用和故障处理、心肺复苏、多发伤和心律失常处置的现场模拟考核。采取激励机制,分组对比进行评审。

  10 急诊服务理念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真诚的爱心提供高素质、高效率的服务,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树立良好的窗口形象,改变以往服务理念,进行开放式服务。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