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汉口婆婆的看牙记:武汉方言问诊如何消除老年人医疗恐惧?

发布时间:2025-05-09浏览:2996
一位汉口婆婆的看牙记:武汉方言问诊如何消除老年人医疗恐惧?

  

  在汉口的某个清晨,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李婆婆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里散步。近期,她的一颗老牙又开始隐隐作痛,这让平时爱笑、爱聊天的她多了几分愁容。对于看牙医,李婆婆心里总是有些犯怵,那些冰冷的器械、陌生的术语,还有那满口的消毒水味,想想都让人心里发憷。但这次,实在疼得难忍,李婆婆决定鼓起勇气,走进医院,开启一场特别的看牙之旅。

  

  

一、初入诊室,方言温暖人心

  走进医院的口腔科,李婆婆心里七上八下的。挂号、等号,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漫长。终于轮到她了,推开诊室的门,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年轻医生微笑着站了起来,用一口地道的武汉话问道:“婆婆,您哪里不舒服呀?”

  

  听到熟悉的乡音,李婆婆心里顿时暖和了不少,紧张感也减轻了几分。“哎哟,医生伢,我这颗牙疼了几天了,吃点东西就受不了。”李婆婆用武汉方言回答,语气中带着几分亲切。

  

  医生耐心地听李婆婆讲完症状,期间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时不时还用方言安慰几句:“婆婆,您别急,我们先检查一下。”这种方言间的交流,仿佛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让医疗过程不再那么冰冷。

  

  

二、方言解释,破解医疗术语障碍

  检查过后,医生开始给李婆婆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案。他深知,对于老年人来说,那些专科的医疗术语往往难以理解,于是,他尽量用武汉方言中的日常用语来解释。

  

  “婆婆,您看,这颗牙有点发炎了,就像我们平时说的‘上火’。我们需要先帮您降低炎症,然后再看看怎么处理好些。”医生边说边用手指轻轻比划,尽量让李婆婆明白整个过程。

  

  听到这样的解释,李婆婆心中的疑惑和恐惧消散了不少。“哦,原来是这样,我还以为是什么大问题呢。”她笑着回应,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放松。

  

  

三、方言沟通,缓解紧张情绪

  治疗过程中,医生始终保持着和李婆婆的方言对话,不时询问她的感受,调整治疗节奏。每当李婆婆露出紧张的神情,医生就会用几句幽默的武汉话逗乐她:“婆婆,您放松点,我这手艺可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确保让您舒舒服服的。”

  

  李婆婆被逗乐了,紧张的情绪也随之缓解。治疗过程中,她还和医生聊起了家常,从天气变化到邻里琐事,诊室里充满了温馨的氛围。

  

  

四、方言关怀,延续医疗之外的温暖

  治疗结束后,医生并没有立即让李婆婆离开,而是耐心地叮嘱她后续的注意事项:“婆婆,回去后记得按时吃药,这两天吃东西软点,别太硬。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给我,我用武汉话跟您说,确保您听得懂。”

  

  李婆婆感激地点点头,心里暖洋洋的。走出医院,她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这次看牙的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原来医疗过程也可以如此温馨、亲切。

  

  李婆婆的故事,只是众多老年人就医经历中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医疗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现,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当医生们愿意放下专科的“面具”,用患者的母语——方言去沟通时,那份温暖与理解,足以让任何医疗过程都变得不再那么可怕。

  

  

  在汉口这片充满人情味的土地上,方言问诊,正成为连接医患之间的一座温暖桥梁,让医疗之路,不再孤单,不再恐惧。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

可以点击【在线咨询】或添加微信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