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心理知识 >> 心理学课堂 >> 正文

运用换位思考越过心中的沟

http://www.qm120.com2006-11-22 15:41:39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心理学课堂

  我曾经在综合医院遇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患呼吸衰竭的老太太,在病情刚有起色时突然要求出院,家人的劝导皆无济于事。当时正好我在查房,就对病人说:“大妈,我知道住院不舒服,饮食、环境都和家里没法比,孩子们又要花钱、花时间照顾您,您心里也不好受。可您现在治了一半就放弃,不久就会再犯,再住进来您和家人受的罪可就更多了。”病人静静地不说话,也没有再提出院的事。

  这样的现象并不鲜见,有些医护人员会有这样的困惑:“真不知病人是怎么想的,大家明明是为他好,他怎么还和我们作对呢?”其实问题就出在“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上面。

  现在,不仅代与代之间有代沟,人际之间一直有“沟”的存在,很多误会、纷争、痛苦皆由它而起。家属和医护人员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认为病人需要住院,没有人设身处地地去体会这些治疗措施给病人心理上、躯体上和生活上造成的影响。在更多的生活领域中,要做到“换位思考”委实不易。

  比如有人说“劝人容易劝己难”。当劝慰别人时,我们苦口婆心,说得头头是道,当创伤发生在自己身上,却发现所有说过的话都是那么苍白无力,因为此时才真正体会到那种心情和感受。当初劝慰别人的,并不是情感的慰藉,而仅仅是理智的道理和应该。

  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人是透过一层眼镜去认识、了解别人,这层眼镜就是他主观的参照标准,有时候就是一种成见。甚至有人常常被这种成见左右而不自觉,也就更谈不上去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了。

  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人与人的相处需要理解,需要心灵的契合。我们只有放下心中的一切框架,以纯净的心灵为载体,才能越过那些“沟”。

  “留守孩”易患“心病”

  因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或学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爷爷奶奶、亲戚、朋友或老师监护、代养,被称为“留守孩”。据最近出版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留守孩”与在父母身边的孩子相比,易出现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个性健康发展和学习成绩。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孩”适应不良问题最为突出。据被调查的孩子反映,当他们受委屈,或每逢节假日,或看到其他同学得到父母呵护、照顾的情景时,内心更加难受,更加思恋远在他乡的父母。另外,研究者根据学校教师、派出所民警和代养人介绍的情况,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孩的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学习不良或学习困难;二是行为问题,有的学习差、纪律不差,有的纪律差、学习成绩不差,有的学习和纪律双差;三是个性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性格趋向:一种为攻击型的性格趋向,出现了情绪自控力差、好冲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甚至于动辄就吵闹打架等性格障碍;另一类为畏缩型性格特征,出现了情绪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往等个性障碍。甚至有个别“留守孩”受社会不良分子的影响、引诱、教唆,出现了违纪行为或抢劫、偷盗、勒索等犯罪现象。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