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教育心理 >> 小学教育心理 >> 正文

防止人为造成小学生心理受挫

http://www.qm120.com2008-10-14 14:30:46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心理的内部矛盾,即心理需要和已有心理水平的对立统一推动了儿童心理的发展。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便构成了“心理受挫”。心理受挫是阻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之一。学校教育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同时,由于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因此教师人为造成的小学生心理受挫对学生心理发展是有着很大影响的。

       按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来看,小学生处于童年期,他们的情感不稳定、意志较薄弱,对挫折的承受力也较弱。同时,儿童自我意识有了发展,逐渐有了被肯定、受尊重的欲望。因此,对于可能造成小学生心理受挫的人为因素,教师需要防止再三。

        一、防止教师主观评价所造成的小学生心理受挫一些教师总习惯于凭直觉和经验主观地评价学生,无形之中便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容易出现“晕轮效应”(见学生学习优秀便认为其各方面都好)、“刻板效应”(认为好学生永远好,落后学生永远落后)……由于小学生的心灵较脆弱,心理不成熟,他们主要是通过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评价来进行自我认定,因而教师的种种主观的、否定式的评价都会造成小学生心理受挫。一部分受挫学生通常表现为自甘落后,进取心锐减,从纪律上、学习上都会反映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客观地分析学生,尤其是对待落后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要像寻矿者那样敏锐地发现他们身上有价值的矿藏,哪怕这些积极因素还不稳定、不突出,仅仅是一点苗头,也要加倍爱护与扶植,使其发展成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健康部分。

       二、防止教师的支配意识所造成的小学生心理受挫儿童和青少年都有着独立的人格,心理上都要求被别人肯定、理解和尊重。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严格控制学生的一举一动,要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意志和愿望,全然不顾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自己的主导作用改成了“主管”。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容易形成胆小怕事的心理,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往往没有主见,不善于与往,性格孤僻,且创造能力差。其实学生作为社会个体,身上都具有发展的潜能,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作为外部因素去激活学生健康成长的主动性及能动性。

       三、防止教师情感冷漠所造成的小学生心理受挫学生在学习或游戏的过程中有了进步,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有的教师不顾一些孩子的实际能力,无视他们的努力,对其进步无动于衷,不能满足儿童被肯定的心理需要。尤其是一些小学生活泼好动,没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成绩不理想,常被老师视为“不听话”、“不可教”的孩子,因而经常受到老师的白眼。这会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伤害,导致他们在成年后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情感冷漠、性格内向、不合群。其中个性较强的学生,则容易形成反社会人格。

       小学生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就是对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特别信赖。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尊重、宽容、信任自己的学生,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进步,及时予以鼓励,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

       四、防止教师过高期望所造成的小学生心理受挫每个老师对学生都抱有一定的期望。个别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往往过高,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用同一尺度要求学生。当有的学生达不到教师所期望的“最佳”标准时,教师就以斥责的语言贬损学生。受贬损的学生的自尊心往往受到严重伤害,致使他们形成消极的个性品质,甚至成年后不容易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教师必须端正自己的心态,调整自己对学生的不恰当的期望,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智力等因素帮他们制定不同的奋斗目标,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在各方面成长起来。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