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心理 >> 教育心理 >> 高中教育心理 >> 正文

青春期的自我危机

http://www.qm120.com2006-12-06 16:58:59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高中教育心理

  青春期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时期。但是,自我意识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自我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挫折。如果这些矛盾处理得当,便有助于促进心理发展。若这些矛盾处理不好,则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严重损伤我们的心理健康。
 
  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过大

  “我要当中国的比尔·盖茨!”这是喜爱计算机的纪恽的愿望,但是在老师眼中,他是个在操场上罚站时也要做小动作的捣蛋分子,初二下学期,他有三门课不及格,尽管他暑假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老师还是取消了他的补考资格,让他留级,为此,纪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他想他的梦想是个白日梦,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纪恽的绝望其实来自于他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距过大带来的巨大冲突。

  理想自我是理想中的自我形象,主要包括自我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自己在别人的心目中的位置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们在自我意识发展比较迅速,具有了“感”的意识,想要独立,并为自己设计出一个美好的未来和生活方式,试图通过实践活动完成自己的宏伟蓝图,向世人尤其是家长和同伴宣布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一个孩子。以此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赞赏、羡慕和尊重等肯定的评价,树立自我形象和自信心、自尊心。

  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逐步分化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最初自我是统一的,“我就是我”。但是后来人发现“我又不是我”,自我出现了矛盾。我们在社会交往中看到,有些人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敬重,或者人缘关系好,朋友很多,大家都愿意和他亲近。通过学校教育或阅读文艺作品,也知道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英雄模范人物、于是在自我意识中便产生了“我要像他们一样”,“我要做个好学生”,“我要成为作家”等等观念。这些关于自我的未来的设想也就是理想的自我。

  现实的自我,是指个人当前发展所达到的实际的自我状态,即自我在能力、品德、业绩等方面的实际表现。

  在儿童时期,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虽然也有矛盾,但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水平较低,还不易发现自我的矛盾,因而也不会为此感到痛苦。在进入青春期以后,自我意识显著发展,我们经常将自我与他人,特别是与比自己强的人比较,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矛盾就突出出来了,如果发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距离太大,就会感到痛苦和不安,处理不好,可能引发许多心理问题。

  实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统一,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即积极的统一和消极的统一。积极的统一是用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理想自我,去改正、完善现实的自我,使个性得到升华。如果理想自我中存在不切实际的成分(这在我们当中是常常可看到的),则应启发自己实事求是地校正追求的目标。因为不切实际的、过高的目标,会影响人的信心,降低人的积极性。

  消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降低或放弃正确的理想自我,以达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统一。有些青少年缺乏改变现实自我的勇气,为了解除自我意识的矛盾,以“我本来没有想要这样做”,“我本来不行”等为借口,求得自我安慰,或强调客观原因,不作主观努力。有的甚至改变现实的自我去符合错误的“理想”自我,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做了坏事还心安理得。这种消极的自我意识统一,是个性的退化,危害极大,应尽力防止。

  自主性缺乏或不足

  自主性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个性成熟的一个标志。没有独立自主性,也就没有责任感,没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渴望自己独立走路、吃饭、穿衣、搬凳子、开关门窗等,什么事都想“让我来做”,主动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到了少年期,我们更希望不要把我们作为“小孩”看待,处处进行监护,要求听话,不重视他的兴趣、意见和态度。这一切都是完全正常的。

  但是,也有一些同学的独立自主意识很差,对、父母、教师过分地依赖,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就害怕发生危险和遭受失败。这些是在心理上长不大的“孩子”,胆子小,不自信,在学校里难于适应学习的要求,将来在社会上也很难适应复杂的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要使自己逐步成长为具有独立自主人格的人,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

  首先,父母、教师在适当的和安全的范围内逐渐允许得到某些自由,给予孩子以信任。没有足够的信任感,我们在主动去做某种事情时,就会犹豫不决。当然在放手让孩子去做事时,要根据孩子现有的水平,适当加以指导,而不是放任自流。

  其次,对自由应有所控制和约束。必要的控制和约束,可以减少失败,养成遵守规则、遵守纪律的习惯,对于有规律的生活作好心理上的准备。在任何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中,自由都是相对的,应与纪律统一起来。只有遵守必要的纪律,才能得到更多的自由。

  我们和间的冲突,常常是因我们的独立自主要求与的监护、约束的矛盾引起的。当然我们有的要求是合理的,有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但即使面对青少年不合理的独立自主要求,父母和教师不应该是“暴君”、“者”,而应该是通情达理、慈祥善意的。不是用强制和压服,而是用婉言规劝,使我们心悦诚服,这既有利于我们接受正确的意见,又不会压抑我们独立自主的意识。

  自我菲薄与自我陶醉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叫自我菲薄或自卑。有这种思想情绪的人,常常对自己多有不满,觉得一切都烦人,做什么事都不顺心,周围充满暗淡、沉闷的气氛。考试不及格、比赛失败、老师的责备、被朋友或异性拒绝等都可能使我们产生自卑。不少**和女孩都为自己的身材、容貌而感到焦虑不安。**子身材不高、发育不良,女孩子身体过于肥胖,男女青少年脸上出现和粉刺等,都是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有的人试图通过穿着打扮、浓妆艳抹等去取得心理上的平衡,少数人想通过参加团伙,或者采取吸烟、、打架、斗殴等反社会的行为去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重视。有自我菲薄或自卑感的人,往往性格比较孤僻,不大愿意与他往。这样与集体疏远的结果,只会增加自卑。

  克服自我菲薄或自卑感的主要方法,首先是正确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并且接受自我;其次要多创造成功的机会,树立起自信心;此外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有利于社会的学习和活动中去等都有助于克服自卑。

  与自我菲薄相反的自我陶醉,是有些人过高地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的结果。这些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孤芳自赏,不求进取。他们也许确实存在某些长处或优点,但由于沾沾自喜,不愿作进一步的努力,长处和优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沉迷于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或自我反省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正确认识自己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人的认识对象从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的具体表现。但是,一个人如果对自己过分的关注,即沉湎于自我分析,就有使自己脱离现实、自我孤立的危险。

  有些同学在镜子面前消磨很多时间,或者对自己的装束、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等过分注意,想得太多,就会由于过于敏感而使他多疑,患得患失,疑神疑鬼,引起失眠,形成孤僻、古怪的性格,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精神疾病。这样的同学应多与他人接触,多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使他从狭小的自我中摆脱出来。

  极度的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人在观察事物或考虑问题时,以个人主观图式去对待有关事物,不能设想他人观点、他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状态。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与外部世界的多次接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任何人来说,在观察事物或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完全摆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观点是不可能的,这也不一定是消极的。在一定的程度上,原有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等有助于人更迅速、更正确、更深入地认识事物。但是,如果一切从自己的观点、看法出发,完全不考虑事情的客观性,只要求客观事物同化到主观观念中来,这就是自我中心主义。

  自我中心主义或极度自我中心的同学,自以为自己具有无穷的力量,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无所不能的、完全有能力按照自己的设想来改造社会和世界,使之达到理想的境界。这种想要使别人乃至整个社会适应于自己的观点、理想,而不考虑他人的意见、观点、态度、利益等的自我中心状态,其认识的根源是过高地评价自己,把个人的观点、利益等摆在不适当的地位。显然,这是自我意识与客观实际发生偏离的一种表现。

  克服自我中心主义的方法,是使这样的同学(主要是高年级的中学生)回到现实中去,通过社会交往和集体活动,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观点,发现其缺陷,并正确认识个人力量和集体力量的关系。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