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女性 >> 女性专题 >> 软分居 >> 正文

软分居-同城分居 周末夫妻正流行

http://www.qm120.com2008-09-17 17:25:34 来源:全民健康网

关键字:夫妻 软分居

      新近学得一个在时尚族眼里可能并不新的新词,“半糖夫妻”。说的是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两个人婚后并不生活在一起,而是过着“五加二”的生活———五个工作日各自单过,周末两天才与“自己的另一半”聚首。这样的两个人所信奉的爱情,是一首我从没听说过的据说歌名叫做《半糖主义》的歌里唱的,“我要对爱坚持半糖主义,真心不用天天黏在一起,爱得来不易,要留一点空隙彼此才能呼吸”。

  “半糖夫妻”周末走鹊桥,据称“是为了保持婚姻活力”。同城却刻意两处分居,动机有二:担心腻一起会热情消耗殆尽,又或是夫妻个性相反不愿在平淡中互相折磨。说得具体点,就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后却发现:婚姻中有太多的柴米油盐,日子不再是热恋中的美酒加咖啡,而更多的是淘米洗菜的自来水;王子开始长啤酒肚掉头发,公主在家懒得洗脸梳头还变得唠叨……王子和公主不愿意延续这样的俗气日子,于是,当起了“半糖”。
  “半糖夫妻”在非团聚日子里会用这个资讯发达时代的一切通讯方式联络,偶尔恋人约会般地一起吃吃饭看看电影,但随后,他们会像朋友般友好告别各自散去。如果在不该见面的日子里,一方要到另一方的住处,还必须“提前预约”。

  可不是每一对男女都做得了“半糖”。据说,“半糖”们大体有以下特征:受过高等教育、容易接受新事物、生活在发达大城市、可方便获得各种资讯、两个人的职业有较高社会声望、有良好收入、各有自己的住房———总之听起来挺白领的。

  一个八卦调查更印证了“"半糖夫妻"在白领阶层中兴起”所言非虚。譬如,“你怎么看"半糖夫妻"?”近万名参与者中,认为“很好”的占22%,认为“可尝试”的占51%,而认为“最好不要”和“坚决拒绝”的人,仅占27%。

  这个结论,让我相当的失落,因为,关于“半糖夫妻”之间是怎样一种男女之爱———甚至,有没有爱,我是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受过高等教育、生活在发达城市、两个人的职业具有较高社会声望”,上述“半糖族”的部分特征,我也算将就合格,但我毫不怀疑我对“半糖主义”有天生免疫力。

  从来不相信婚姻里存在“距离产生美”,也不相信所谓的“小别胜新婚”。能够天天黏在一起———自然,这对越来越社会化的职业男女而言实在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婚姻状态,但确实是我个人之所以结婚的最大动机。

  让一个婚姻持续鲜活,确实需要时时保鲜,但是不是“相见不如怀念”,就是对鲜活婚姻的良性刺激?

  在我看,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屋子,人才是家的要义,在这个家,是吃现做的热饭还是打包回来的剩菜都无所谓,但一定要有两个人的声音———不管是笑声还是哭声甚至是两口子的吵闹声打架声。劳累一天,我巴望着赶紧回这样一个有人气的家。在这样一个家里,衣冠不整又怎样,睡眼惺忪又如何,坐姿不雅又怎样,脾气暴躁又怎样,哪怕言语不合立马顶起嘴动起手呢,没关系,因为这就是“一头猪在有房顶的屋子里”所构成的“家”,是想起就感觉温暖的所在。

  而两个宣称要携手走过风雨无论生老病死永不离弃的男女,出于所谓的保持个性,所谓的存留隐私空间,故意“只做陌生人”,在各自的屋子里笑,在各自的屋子里哭,再欢快再悲伤,也仅仅属于一个人,无人分享,有谁共鸣。两个人再富有,两套屋再豪华,还是构不成一个有化学意义上具有温暖质感的家。

  所以,那种渴望摆脱对方对自己的“黏”,渴望保有一种朦朦胧胧若即若离的关系,倘若存在于情人之间,当可理解,但在一个婚姻里,这样一种有距离的爱,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

  跟某个人牵手前,也曾有过恐惧和茫然。但既然牵手,最大期待始终未变———两厢厮守,最好永不分开———如果可能的话。这样的想法,未免老土了些,在那些“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士眼里。

  好在,我的另一半在这一点上跟我一样凡俗不堪守旧不化。于是,在“半糖男女”时尚亮相的当下,我们,希望继续波澜不惊地做一对连体婴儿似的夫妻。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wuya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软分居是相对于硬分居(如夫妻之间因为工作等原因两地分居)提出的新概念。软分居涵盖一切因人为因素制造出来的夫妻“分居”的行为,软分居不以分开为目的,是人们为了解决夫妻之间的情感疲乏、婚姻亚健康状态而想出的“诊治”办法。所以,软分居并不是婚姻已经出现危机,而是为了给对方一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