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康森

台风“康森”袭扰沿海 终与东莞擦肩而过

   自12日发现洋面上有台风长成的迹象,东莞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劲梅和团队其他人一起,24小时值守“等风”,监控卫星云图,判断台风可能登陆的地点。

7月15日上午,东莞洪梅,台风“康森”将临,蕉农孔浩贤忙着用竹竿固定蕉树

   此时,距此19公里以外的洪梅镇洪窝屋村庙上坊,60岁的蕉农孔浩贤也在“等风”,他指望一场好雨浇灌连日受高温炙烤的土地。他没有卫星和雷达,判断天气全靠40多年的农事经验:“闷热、东北风,都是台风的前兆,但现在是东南风,预计登陆地可能偏离珠江口。”对登陆点的预判与气象部门的估计惊人的相似。

   昨日中午,趁台风还没来,皮肤黝黑的孔浩贤,戴着草帽在他的蕉树之间巡查,时不时用力摇晃一下蕉树,看固定得稳不稳,不放心的他,不断地把系好的竹竿松开重新再系。孔浩贤对台风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盼着它来浇地,一方面又祈求它破坏力不要那么强。


   今年台风来晚了

   “今年特别反常,七月过半了台风还没来。”孔浩贤在公路边的那一亩蕉地,土质已经干燥呈灰色,蕉叶也因为缺水垂了下来。

  7月14日,东莞气象站工作人员密切监测台风“康森”的路径

   “今年特别反常,七月过半了台风还没来。”孔浩贤在公路边的那一亩蕉地,土质已经干燥呈灰色,去年八月种下的香蕉树虽然亭亭如盖,但蕉叶也因为缺水垂了下来。现在正是“出蕉头”的时候,树上拔出一梳梳果胚,如果没有充足的雨水,果实就不会饱满。

   按照往年的记录,首个影响东莞的台风应该在6月29日前后登陆。老天并没有辜负孔浩贤的期望,7月12日早上8点,当孔浩贤在蕉地浇地时,两千多公里以外,经度130.5、纬度14.3的菲律宾以东洋面,一个最大风速为18米/秒、相当于8级大风的巨大气旋正在形成。

   虽然还不够12级,算不上台风,但总算摆脱了五六月份就开始盘旋在太平洋上空的副热带高压,这个高压因为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不能向北扩展,鸠占鹊巢使得台风一直无法形成,这也是今年台风“迟到”的原因。

   气旋刚一出世,就被中国的气象卫星监测到了,气旋的各项数据通过共享呈现在张劲梅的电脑上。张劲梅说,这个2010年2号热带风暴被命名为“康森”。“康森”是国际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14个成员国总共提供的140个台风名字之一,来自越南,意为古迹。

   它的“前世”是2004年4号热带风暴,140个名字周而复始地轮流使用。但并非所有名字都能永垂不朽,例如2006年造成中国东部各省严重损失的8号台风“桑美”,就因为“作恶太多”被除名了。

   通过16个小时的滚雪球效应,“康森”在13日凌晨加强为台风,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的中国大陆移动。


 

   防备于千里之外

   “如果台风到了雷达测量的区域内,那么台风中心离东莞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了。到时再做防范已经太迟,所以要提前监控。”

   细心的张劲梅发现,“康森”并不是今年第一个风暴,1号“奥麦斯”早在今年3月24日生成,随后不了了之。但“康森”并不像奥麦斯“那么倒霉,它携带着相当于上万甚至几十万个的能量一路横扫(台风的平均能量),不断变化的巨大能量反映在卫星云图不断变换的参数上。

   13日凌晨,“康森”在路过菲律宾吕宋岛时小露,它掀起的狂风暴雨最少造成26人死亡,另有60人失踪,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和周围省份大面积停电,当地经济每天损失100亿比索(约合14.6亿元)。

   有关损失的坏消息很快传到千里之外的东莞,14日14时20分,广东省启动台风四级应急响应。东莞气象台机房的电脑上除了有卫星云图监控以外,还有设置于东莞气象台的一个雷达回波检测图。

   张劲梅,这是台风监测的又一重保险,但只能监测到方圆400公里以内的台风,14日上午时台风离东莞还有一千多公里,按当时的路径走下去,有可能在珠江口西岸登陆,如果是那样对东莞影响颇大。

   “如果台风到了雷达测量的区域内,那么台风中心离东莞只有几个小时的路程了。到时再做防范已经太迟,所以要提前监控。”张劲梅所在的团队,每年到台风季节,经常要24小时值守在机房,监控台风动向,并不定时地把监控到的数据发送到东莞三防办等各级党政部门。

   14日下午5点,台风距离东莞还有近千公里,东莞水务局副局长、三防办主任凌荣长密切关注着气象、水文部门发来的信息。渔业、气象、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都听从市三防指挥部的指挥。但14日下午省里启动四级应急响应,东莞根据自身实际,目前康森的动态,按照市防风预案,还没有启动市的防风四级应急响应。

   凌荣长解释:“按照在东莞的工作经验,这一段距离台风的变数还很多,随时有可能改变路径,到底到不到东莞还是未知数。”按照他的介绍,东莞的防风工作实际上外松内紧,因为影响东莞的台风每年平均2.8个,影响严重的每年1.2个,谁也不能担保“康森”会否影响东莞。今年尤其加大资本进行沿海海堤建设,在虎门、沙田等地设立有很多水闸,平时落潮时开闸,涨潮关闸,主要排出闸内的积水,遇到台风带来的大潮,当地三防部门合理调度,水闸关闸拒水。目前各项防御工作均已就绪。


   “康森”转向海南她松了口气

   张劲梅和她的团队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接下来其它的台风将会接踵而来。这些等风的人,到时又有得忙了。

   在气象部门和三防办严阵以待的时候,蕉农孔浩贤也在以自己的方式等候台风。他感觉最近几天家住的瓦房越来越闷热,前两天特意用竹竿将蕉树支起来固定好,再用里一层报纸、外一层塑料袋将刚长出来的果实裹起来。“老天将就将就我,下雨就足够了,千万别刮狂风把蕉打倒。”孔浩贤祈祷。

   孔浩贤担心的是他那片方圆一亩的蕉田,他去年花800多块重新植上香蕉树,加上打虫、买肥料的钱,投资已逾1000块。这笔钱对于村里打工的人来说,不过是一个月的工资罢了,但对于并不宽裕的孔浩贤来说,绝不是个小数目。

   “务农40多年了,什么时候都得看天吃饭。今年正月里霜冻打死了一些蕉树,五六月份水浸蕉林,前段时间又持续高温。现在指望这场台风带来的雨浇地,不过下一两天就足够了,超过三天蕉树泡死,我就血本无归了。”昨日中午,趁台风还没来,皮肤黝黑的孔浩贤,戴着草帽在他的蕉树之间巡查,时不时用力摇晃一下蕉树,看固定得稳不稳,不放心的他,不断地把系好的竹竿松开重新再系。

   孔浩贤对台风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盼着它来浇地,一方面又祈求它破坏力不要那么强。他至今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场台风,硬是把他的二十多亩蕉田全部打折了,他连夜挖水渠通水都没有效果,孔浩贤说,那次他真是欲哭无泪。

   在孔浩贤用竹竿固定蕉树的当口,昨天下午2点半,东莞市气象台监测到一个新情况:原本气势汹汹的“康森”,在距东莞700多公里的时候,已从12级减至10级,降级为热带风暴,同时受到洋面上气流的影响,越发向西偏移,可能改道海南岛登陆,台风外延气流会给东莞带来一定的雨水,但不会直接对东莞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张劲梅和她的团队可以松了一口气了,但是气象角度看,随着菲律宾洋面上的“副高”北移,“副高”南侧的热带辐合带也北移到西太平洋,接下来其它的台风将会接踵而来。这些等风的人,到时又有得忙了。


   东莞台风灾害小史

   1971年8月17日,“7118”号台风在太平(今虎门)登陆,中心风级达到12级以上,浪高两米,受灾土地面积达到10万余亩,受灾房屋1600家,死亡人数达11人,受伤人数100多人。

   1983年9月9日上午9点,“8309”号台风在珠江口正面登陆,风级达到十级以上,受灾房屋600间,海堤缺口40余公里,9人死亡,其中有7名士兵在救灾过程中英勇献身。

   1993年97月26日,18号台风带来暴雨,致农作物和厂房大面积受灾,凤岗、塘厦等地到他房屋700多间,死亡2人,间接损失达3亿多元。

   2003年“杜鹃”号台风登陆,导致19.3万亩庄稼受损,农作物损失3.1亿多,电力损失较大,经济直接损失达4亿多元。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