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新生儿黄疸怎么治疗 中西医药选择多

  我们经常听说的新生儿黄疸其实在医学上就是将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现黄疸是不用担心的,但如果不注意这种病也可能会导致宝宝耳聋,发育迟缓或出现一种脑性瘫痪。那新生儿宝宝得了黄疸,我们做父母的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可以治疗的方法吗?

  就现在医学上常用的方法来说,我们可以归结出一下几点:

  一、是能自愈的。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但遇黄疸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二、西医药治疗

  1、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纸遮盖,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8支平列排成弧形,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6支灯管,下方距离患儿25—35cm)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酶诱导剂:常用(鲁米那)。生后第1周给药,剂量为4—8mg/kg/日,连服4日,3—7日可显效。也可首次给大剂量(8mg/kg/日),然后小剂量维持(4mg/kg/日)。加用尼可刹米(可拉明)lOOmg/kg/日,可提高疗效。


  三、中医药治疗

  1、湿热熏蒸: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治法: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方药:茵陈10克、栀子3克、大黄2克、枳实3克、车前草6克、茯苓10克。
  中成药:茵陈五苓丸、茵栀黄注射液。

    2、寒湿阻滞: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色淡而晦暗,日久不易退,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纳少易吐,大便溏薄色白,小便短少,或腹胀气短,舌淡苔腻。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治法:温中化湿,益气健脾。
  方药:茵陈10克、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干姜1克、附子3克、茯苓10克。


  3、淤积发黄: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面目皮肤发黄,颜色晦暗,日渐加重,腹满纳呆,神疲少动,食后易吐,胁下痞块,小便短黄,大便灰白,或见淤斑,唇色暗红,舌质色紫暗或有淤点、苔黄,指纹沉滞,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治法:化淤消积,利疸退黄。
  方药:菌陈10克、栀子2克、柴胡6克、茯苓6克、白术6克、桃仁6克、当归6克、白芍6克、制军2克、,甘草2克。

  预防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

  1、作好孕期保健,发现异常及时治疗,避免胎儿宫内缺氧、窒息、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2、精心呵护新生儿。注意保暖(室温应恒定于24~27℃),空气新鲜、流通,上下午各通风30分钟。保持新生儿体温在36.5~37.5℃。

  3、讲究卫生:婴儿皮肤稚嫩,抵抗感染能力差,要勤洗澡,保持清洁,特别注意皮肤皱褶处。每日用酒精棉棍清洁脐部隐窝。内衣、尿布必须干净柔软、定期消毒,以免交叉感染。每次大便后用温湿毛巾擦洗后,涂护臀霜或鞣酸软膏。

 

编辑推荐:[[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新爸新妈要细看
新生儿黄疸哪种情况要就医
父母需正确对待新生儿黄疸]]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