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TAG >> 早老性痴呆症

控制好血糖,预防痴呆

  多项国外研究均表明,高血糖与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有密切联系。β-淀粉样蛋白粘性斑块是老年性痴呆的标志性物质,由它衍生形成的毒素蛋白ADDL会攻击具有记忆功能的脑细胞,能够导致记忆丧失、意识混乱,病人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导致死亡。

  日本一项研究显示,血糖高或存在糖尿病风险因素的老年人,容易出现导致早老性痴呆症的脑内色斑状物质。美国专家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患早老性痴呆的几率高达65%,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不仅高血糖可能会导致痴呆,对那些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来说,他们的低血糖症如果严重到需要住院的话,则他们的痴呆症的风险也将增加。美国一项研究表明,与那些没有低血糖症的患者相比,那些有过一次或多次低血糖发作的患者其痴呆症的风险呈现等级化的增加。有过1次低血糖症发作的患者,痴呆症风险会增加26%;有过2次发作者,其风险增加达80%;有过3次或更多次低血糖症发作者,其痴呆症的风险会增加近2倍。

  如何抵抗痴呆的侵袭

  可见糖尿病几乎成为痴呆症的温床,为了避免糖尿病导致的痴呆症,应该积极的预防糖尿病。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是必不可少的。简单来说就是“多做运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动起来,这是抵御疾病的第一招,每周运动至少2-3次,略感疲劳为宜,可以在专业健身教练指导下进行。

  “三低一高” 饮食,低盐低糖低脂,高纤维。选择高纤维食物能有效帮助血糖保持稳定。要多吃各式各样的水果蔬菜,因为水果蔬菜富含人体健康所需的纤维素以及维生素。

  通过运动与饮食的配合,尽量将体重指数控制在理想范围,中国成年人体重指数理想的范围是BMI=18.5-24。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研究证明,用于控制糖尿病的药物可能也能够保护有记忆功能的神经联结,从而避免受到有害的早老性性痴呆相关毒素蛋白影响,预防记忆丧失。

  对于糖尿病患者,抵抗痴呆症的侵袭,积极治疗是重中之重。糖尿病患者应该坚持自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并应定期回医院复诊,请医生针对个体血糖的情况指导用药。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在4.1-5.6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7毫摩尔/升以下,“良好控制”应在6毫摩尔/升以下。

  “餐后2小时血糖”应从进食第一口算起,进食后2小时测得的血糖值。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值在4.1-7.8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10毫摩尔/升以下,“良好控制”应在7.8毫摩尔/升以下。

 

编辑推荐:[[五款防辐射食物,让你远离辐射危害
糖尿病患者要慎喝豆浆
饮食多样化快速清除体内垃圾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