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健康加冕:当医学的温度遇见生命的奇迹
http://www.qm120.com2025-08-27 19:15:54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38岁的张璐璐,从小生活在母亲结肠癌离世的阴影下。母亲的遭遇,让“癌症”两个字成为她心底最深的恐惧。当同样的便血症状出现在自己身上时,她选择了逃避——害怕确诊、害怕手术,更害怕手术后终身携带造口袋。就这样,她拖延了整整半年。
直到2023年11月,一份基因检测报告让她的人生转折:结果提示为 dMMR/MSI-H型结肠癌。这类患者仅占结直肠癌的约15%,却被称为免疫治疗的“黄金人群”。研究显示,其病理完全缓解率可达到60%–67%,让“非手术治愈”成为可能。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心翔教授团队为张璐璐制定了新辅助免疫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引入免疫辅助治疗手段,在必要时联合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法新,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耐受疗程、维持免疫功能。治疗初期,她出现了尾骨胀痛、排便频繁等不适,团队通过调整方案逐步缓解症状,使疗程得以顺利推进。半年后,肠镜检查结果显示肿瘤痕迹完全消失,CT影像也证实原有病灶荡然无存。她的肠道得以完整保留,“医生告诉我,我的肠道保住了。那一刻,我哭得像个孩子。”张璐璐回忆说。李心翔教授补充道:“单靠免疫治疗可以产生突破,但在一些患者中,配合免疫调节药物的‘协同作战’,能让疗程更加顺畅,也让患者有更好的体验。我们治愈的不仅是疾病,更是患者对生活的希望。”
这一案例也折射出中国临床治疗理念的转变。通过精准分型,医生能够锁定更适合免疫治疗的人群,突破了传统“手术为先”的固有认知;在治疗目标上,患者的生活质量被放在更优先的位置,“保肠”不再只是奢望,而成为可能;而在治疗路径中,免疫辅助药物的加入使方案更加灵活,副作用得到更好控制。所有这些共同推动了“从治病到治人”的理念落地。
然而,张璐璐的康复也提醒人们,早筛才是降低风险的关键。结直肠癌是我国第二大高发恶性肿瘤,2022年新发病例超过51万例。由于早期症状隐匿,国内Ⅰ期诊断率不足10%,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李教授呼吁:45岁以上人群应定期接受肠镜筛查,而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提前至40岁开始检查。“若张璐璐能早半年就诊,治疗风险至少可降低70%。”
如今,她已进入规范随访阶段,定期进行CEA检测、影像学复查及肠镜监测。她的经历不仅让更多患者看到了希望,也体现了精准医疗对破除“遗传宿命论”的意义。正如李教授所说:“医学的终极目标,是让患者不必在‘生存’与‘尊严’之间做选择。”
张璐璐的故事,是中国医疗不断探索与进步的缩影。未来,我们还将通过 #为健康加冕,迎多彩人生# 特别节目,见证更多患者重获健康与希望的时刻。
- 传奇生物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及近期业务进展
- 对话健康中国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翁山耕:科技创新、人才筑基 擘画健康中国新图...
- 拜耳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确认2025年集团展望,战略重点领域取得持续进展
- 正雅闪耀2025COS正畸年会,"智慧正畸城"引领行业创新风潮
- 继EG12014台康生技再度与山德士签订第二个HER2生物类似药EG1206A全球销售合约
- 世界肺炎日丨秋冬时节老年肺炎高发,专家呼吁早预防早诊治
- 打破学科壁垒,贯通产学研链条:宁诺以"无边界"理念回应智能时代命题
- SCIEX官宣:高分辨质谱系列即将实现中国本土化生产
- 诺华宣布:已完成对 Tourmaline Bio 公司收购
- BIOCHINA2026----融合•领先:全球生物医药伙伴齐聚苏州
商米双展联动进博会:高通生态铸就智能终端,智慧医保破解民生痛点
德达医院多策并举筑防线,全力护航第八届进博会
Illumina® Protein Prep 以NGS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全球超过40家客户提...
致未来的自己 -- "肺癌关注月"主题活动落地春城,书写肺癌关爱新篇章
苏州市创新联合体发展交流会暨介入医疗技术研讨会在沛嘉医疗举行
英国健康品牌Holland & Barrett荷柏瑞首秀进博会,布局中国市场全渠道,撬动中...
Baxdrostat在Bax24 III期试验中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收缩压显示出...
TÜV莱茵为开立威尔逊多款消化内科手术器械颁发MDR公告机构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