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 医院
热门推荐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行业动态 >> 正文

创口只有7mm!民航总医院神经外科汤锋武主任团队开展微创内镜手术,患者术后2天即可下床活动

http://www.qm120.com2025-08-07 17:13:27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关键字:

近日,民航总医院神经外科汤锋武主任团队成功为一位62岁的女性患者实施单孔内镜下寰枕减压术,治疗由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导致的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第2天便可下床活动,无明显伤口疼痛,术前困扰患者的手臂疼痛、颈部僵硬等症状基本消失,手臂麻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该手术创口只有7mm,术后原有症状基本消失,标志着我院在脊髓空洞症微创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常在成年发病,主要原因是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入颈椎椎管内,超过枕骨大孔平面。这种解剖结构的异常,会导致后颅窝(容纳小脑和脑干的区域)空间相对狭小,并可能压迫脑干和堵塞脑脊液在枕骨大孔区的正常循环通路。脑脊液循环受阻,其压力变化传导至脊髓中央管,长期作用可导致脊髓实质内形成充满液体的囊腔,即脊髓空洞症。空洞的形成和扩大会对脊髓神经组织造成压迫和损伤,导致神经细胞死亡,表现为脊髓萎缩,从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如颈枕部及上肢感觉异常、疼痛、颈部僵硬不适等,严重的情况下会发展为皮肤对冷热感知功能丧失,甚至吞咽困难、走路无力,不治疗将导致瘫痪甚至呼吸无力而最终死亡。如有上述临床症状,头颈核磁共振(MRI)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创口只有7mm!民航总医院神经外科汤锋武主任团队开展微创内镜手术,患者术后2天即可下床活动

△汤锋武主任正在进行手术

针对患者病情,我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汤锋武、主任医师王晓松及副主任医师黄勇会诊并反复讨论,确定采用单孔内镜下寰枕减压术进行治疗,解除枕骨大孔区压迫,恢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此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微创性:

1.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 无需头钉头架,仅用头托即可配合完成手术,且仅需在后枕部开一个约7mm的微小切口建立工作通道。由于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并正常进食,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2.精准操作:在高清内镜放大视野下,可清晰显露并精确处理寰椎的后弓、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切除部分枕骨及增厚的硬膜等压迫因素,有效解除对脑干和脊髓的压迫。

3.保护结构稳定:手术在解除压迫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了寰枕关节的稳定性,术后无需颈部外固定,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

4.减少并发症:由于是全内镜手术,直达病灶,无需剥离肌肉,手术区域不形成死腔,术后无发热,不形成假性囊肿,极大减少了因脑积液漏并发的颅内感染。

创口只有7mm!民航总医院神经外科汤锋武主任团队开展微创内镜手术,患者术后2天即可下床活动


△患者对手术效果表达满意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颈枕部麻木及右上肢放射痛症状术后第二天即得到明显缓解,出院时已基本消失。汤锋武主任团队在国内率先利用单孔内镜技术完成寰枕减压术治疗此类脊髓空洞症,这一创新实践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微创、安全的治疗选择,对高龄或身体状况相对较弱的患者意义重大。


创口只有7mm!民航总医院神经外科汤锋武主任团队开展微创内镜手术,患者术后2天即可下床活动

专家提醒

汤锋武主任强调,脊髓空洞症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颈椎病、周围神经卡压等)。对于长期存在颈枕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感觉分离(如痛温觉减退而触觉保留)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通过MRI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和适时手术干预(在神经功能发生不可逆损伤前)对于获得良好预后至关重要。


汤锋武,民航总医院脊柱神级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自2005年7月起主要从事神经外科脊髓脊柱亚专业临床工作。

专业擅长:内镜微创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扁桃体下疝及脊髓空洞症;局麻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纤维环缝合,椎间孔扩大,腰椎侧隐窝扩大;全麻内镜下腰椎管扩大,内镜下腰椎融合;高龄患者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微创斜入路治疗;显微技术治疗椎管肿瘤、脊柱裂病及继发脊髓栓系综合征等;显微技术治疗骶管囊肿、脊髓空洞分流;寰枢椎脱位的复位内固定治疗;脊髓神经电刺激及药物控释技术治疗顽固性疼痛;神经介入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柱源性疼痛等。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卫生部医管司内镜临床诊疗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认证的内镜微创教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专家门诊;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本文来源:全民健康网 编辑:小王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cms:show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