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余年斜视之困终破解!杨秋艳助患者重见“正”视之光
http://www.qm120.com2025-07-22 16:24:44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2025年5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接诊一位56岁的先天性外斜视患者常女士。常女士因先天性外斜视困扰50余年,随着病情逐年加重,近日,在杨秋艳的妙手施治下,不仅矫正了眼位,还为恢复双眼视功能带来了新希望。
回溯常女士的求医之路,自出生或出生早期便出现右眼向外偏斜,多年来她尝试过多种方式,但始终未能有效改善。直至近期,眼位偏斜愈发严重,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她才慕名来到南昌爱尔眼科医院。经门诊详细检查,常女士右眼裸眼视力 0.8,通过佩戴 + 0.50DS/-0.50DC×50° 眼镜,矫正视力可达 1.0;左眼裸眼视力 0.6,佩戴 + 1.00DS/-0.50DC×10° 眼镜后,矫正视力为 0.8 。无论是 33cm 的近距离视物,还是 5m 的远距离视物,她的眼位均向外偏斜 80 三棱镜度,且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已遭到破坏。最终,杨秋任确诊其为先天性外斜视合并双眼屈光不正。
为帮助常女士摆脱病痛,杨秋任团队在完善全面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后,为其实施了精准的斜视矫正术。手术中,右眼外直肌后徙 6.5mm,左眼外直肌后徙 7mm,左眼内直肌缩短 7mm,整个手术过程有条不紊,顺利完成。术后,在医生指导下,常女士积极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如今,她的眼位已恢复正常,曾经受损的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在逐步复苏。谈及先天性外斜视,杨秋任科普道,这是一种典型的先天性疾病,常与家族遗传因素紧密相关,大多在出生时或出生 6 个月前发病,且多数为恒定性外斜视,间歇性较为少见。这类患者斜视角往往较大,超过 30°,单纯依靠佩戴眼镜难以实现矫正。由于缺乏双眼单视的先天性条件,先天性外斜视对视功能的危害极大,患者常表现为双眼视功能不良,无同时视及融合能力,视网膜对应缺如。
杨主任进一步解释,先天性外斜视患者多数可实现双眼交替注视,多数人不存在明显的屈光不正问题,其发病与屈光和调节的关联并不紧密。随着年龄增长,斜视角还会呈逐渐增大趋势。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原因可能涉及中枢性集合和分开不平衡、遗传、解剖等多方面因素。比如,眼外肌肉位置发育异常、眼外肌本身发育缺陷、中胚叶分化不全、眼肌分离不良、肌鞘异常及纤维化等解剖缺陷,或是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都可能引发先天性斜视。此外,这类患者还常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垂直分离性斜视、A-V 型斜视、眼球震颤、神经系统异常和颅面畸形等病症,立体视和双眼注视功能普遍较差。
针对先天性外斜视的治疗,杨秋任强调,手术治疗是关键手段。应在知觉异常形成之前,尽早通过手术矫正眼位,术后配合积极的视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恢复双眼二级和三级视功能,重新拥抱清晰、立体的视觉世界。常女士的成功治疗案例,也为众多先天性外斜视患者带来了康复的信心与希望。
- LG化学Y-Solution Leaders Forum大会在韩国首尔圆满收官
- 卫材凭借仑卡奈单抗荣获"第九届生物产业奖"
- 美国圣大卫医疗中心德克萨斯心律失常研究所率先使用FDA批准的新型无线系统治疗心律失常
- 2025 ESMO----妈妈泰谱®(MammaTyper®)基于中国人群预后数据正式接收
- A面医生 B面人生:当阿尔茨海默病专家成为患者家属
- 卫材中国支持的第二届认知障碍精准防治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
- 阿斯利康三赴链博并深度参与"可持续市场倡议"中国论坛,引领医疗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规模再创历史新高,HNC健康营养展载誉收官,驱动大健康产业升级新浪潮
- 诺和泰®新增慢性肾脏病适应症,开启GLP-1RA糖尿病肾病综合管理新时代
- 流感全程1次用药,中国自主研发新药济可舒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