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预防“迟到”的代价
http://www.qm120.com2025-07-21 19:34:37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一、事件开端:一次侥幸,埋下隐患
2025年1月8日,建德市村民老陈在参加亲戚葬礼时,因操作爆竹不慎导致右手掌炸伤。事发后他独自骑着电动车前往镇医院就诊。医生对其伤口进行了生理盐水冲洗,并建议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以预防感染。然而,皮试结果显示过敏,医生明确告知需至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种破伤风疫苗(TT),这是唯一能提供长期免疫保护的措施。
当时,眼看病情并不严重,加上侥幸心理作祟,老陈以“路途远”、“伤口小”为由并未遵医嘱及时接种,而是打算回家自己休养。这一决定,为后的危机埋下了致命隐患。
二、病情恶化:从忽视到失控
1. 初期症状被轻视:
回家后第三天,老陈的伤口肿胀加剧,伴有剧烈疼痛,他再次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隔壁兰溪某村医务所求医,医生仅从伤口中取出炮竹纸屑,未进行破伤风免疫处理。老陈再次选择“忍一忍”,未采取进一步措施。
2. 暴发性发作:
1月21日,老陈突发全身肌肉强直、牙关紧闭、呼吸困难,家属紧急将其送至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初步诊断为破伤风感染,但因病情过重,当地医院建议立即转诊至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3. 高速路上的生死时速:
1月22日,转院途中老陈病情骤然恶化,急转直下,出现精神狂躁、自伤行为(猛抓后脑、企图跳车)。家属被迫在桐庐高速口下去,来到桐庐的医院呼叫120急救,最终由救护车送至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此时,老陈已命悬一线。
三、ICU生死战:与破伤风的殊死搏斗
1. 重症监护的艰难时刻:
老陈1月23日傍晚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后,诊断为全身型重症破伤风,立马住进急诊重症监护室。他出现持续大汗、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维持生命。重症监护的过程十分艰难,老陈为插管只能被迫拔除一颗门牙,并接受大剂量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的注射。医生告知家属:“再晚来一步,这条命就没啦。”
2. 漫长康复路:
医院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家属也是全力配合。老陈于3月11日神智转清,未再发抽搐,3月19日转至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康复治疗。第一阶段的抢救治疗天数达55天。
老陈于4月25日出院,总住院时间超3个月。期间有出现病情的反复,需持续监护。“在杭州的救治前期,我整个人都处于病重昏迷状态,没想到小小一针就能解决的问题,由于我的大意,给家里带来了这么大的麻烦。”回忆起这个经历,老陈表示很后悔。
3. 经济与身心双重重压:
整个住院期间,老陈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约7万元(西湖医联保)。在第一阶段住院期间(1月23日至3月19日)的总花费30万元,个人就承担了5.2万元。更难以估量的是,他与家人承受的心理压力——从最初“小伤无碍”的轻松,到后期“生死未卜”的绝望,这场疾病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4.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进行抢救期间,医生按照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版)的要求,在使用被动免疫制剂的4周后(2025年2月底)提出来打一针破伤风疫苗。家属按照医生的推荐路径,找到当时杭州市卫健委下属唯一有破伤风疫苗的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但因为跨区(市一院属于上城区,市职防院属于拱墅区),以及相关的环节问题,最终还是不能安排给躺在病床上的老陈当时就进行破伤风疫苗的接种。
1. 破伤风杆菌的“隐秘攻击”:
该菌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通过破口(含伤口)侵入人体后,在缺氧环境下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这种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肌肉强直、痉挛,甚至引发呼吸衰竭。在无医疗干预的情况下,病死率接近100%,即使经过积极的综合治疗,全球范围病死率任为30-50%,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2. 预防的关键窗口期:
• 伤后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必要时同时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预防破伤风。
• 老陈因未及时接种,破伤风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最终引发全身性感染。
3. 过敏并非拒绝预防的理由:
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过敏者(比例高达30%以上),可选择脱敏注射或使用破伤风疫苗球蛋白,同时接种破伤风疫苗(TT)(无需皮试,免疫持久)。老陈因拒绝转诊,错失最佳预防时机。
五、获救后的反思:迟来的疫苗与生命的教训
2025年4月25日,老陈终于出院。然而,这场疾病给他留下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痕,还有康复期需长期应对肌张力异常、运动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问题。5月1日和6月1日,他回到建德第一人民医院,补打了破伤风疫苗。此时,虽然疫苗已错过预防此次感染,但或许能为他未来的健康提供一丝保障,这颗“定心丸”总算咽到了肚子里。
“如果当初听医生的话,哪怕路远一点,也不会遭这份罪。”老陈在出院后对家属说。这句话,道出了无数破伤风患者的共同遗憾。
六、行动呼吁:一针破伤风疫苗,守护生命防线
1. 高危场景必须警惕:
任何开放性伤口(如炸伤、刺伤、动物咬伤)均可能感染破伤风,尤其接触土壤、铁锈后。切勿因伤口小而忽视!
2. 科学预防三步走:
• 伤口处置:外伤发生后应立即就医,对伤口进行规范处置。
• 回顾免疫史:根据是否进行过≥3剂次含破伤风类毒素疫苗的接种,及最后一剂破伤风疫苗接种时间判断免疫状态。
• 及时免疫预防:结合免疫史和最后一剂破伤风疫苗接种时间,按照《非新生儿破伤风诊疗规范(2024年版)》要求,及时完成破伤风疫苗接种,必要时加用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切勿因侥幸延误!
3. 社会共治,筑牢防线:
• 基层医疗机构应加强破伤风预防宣传,完善转诊机制。
• 公众需主动学习急救知识,摒弃“小伤无碍”心理。
• 开展
行政部门应合理规划,提高破伤风疫苗接种医院覆盖率,为老百姓提供医疗便利,不因“路途遥远”放弃规范预防。
外伤处置的医疗机构应同时开展破伤风疫苗接种,为外伤患者提供一站式规范预防处置服务。
• 医保**可进一步倾斜,降低破伤风预防成本。
生命不能重来,预防刻不容缓。老陈的经历,是一面映照破伤风预防漏洞的镜子,也是一记警醒的重锤。一针破伤风疫苗,不过一百多元元,,却能换回健康与平安;而一次侥幸,可能让家庭陷入无尽的痛苦与经济重压。
愿此案例成为破伤风预防的“活教材”,让更多人意识到:在生命面前,没有“小事”,只有“及时”。守护生命,从打破侥幸开始!
- 流感全程1次用药,中国自主研发新药济可舒获批
- 从"活下来"到"活得好":重症康复如何重塑生命尊严
- 双星耀世 -- Molecular Devices 全新 SpectraMax® iD 系...
- 欧莱雅亮相IMCAS(英卡思)中国大会 以"新龄美"理念开启长寿时代的美妆科学革命
- 招商信诺发布2025上半年理赔报告:"秒级"理赔直付案件达14.27万件,最快31秒赔付
- 崔玉涛老师CBME首秀亮相澳特力展台,共研共创溯源成果引瞩目
- 康哲药业携手新交所 共话新兴市场产业国际化与医药出海新范式
- NTC进行的为期五年的药物警戒研究证实了白内障后手术固定剂量滴眼液的安全性
- 贝克曼库尔特再度荣膺财经峰会三大奖项
- 拜耳携手京东健康发布乳果糖新品,深度布局消化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