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精准识别哮喘,辨证论治开启呼吸新通道
http://www.qm120.com2025-05-06 09:32:14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首都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王成祥
哮喘是全球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哮喘若长期控制不佳或急性发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气道炎症可导致气道重塑,造成不可逆性气流受限;重症急性发作时,支气管严重痉挛和黏液栓塞可能引发呼吸衰竭、意识障碍甚至猝死。儿童患者反复发作可能影响肺发育,成年患者可引发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
支气管哮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国民经济沉重负担的重大慢病。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应用价值。王成祥教授在中药治疗哮喘方面临床多年,师承中医大家,为名医秦伯未、杜怀棠、主要学术传承人,在中医治疗哮喘方面传承创新,中西结合,见解独到。在2025年世界哮喘日到来之际,首都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成祥教授带您从中医角度认识哮喘,教您怎样在日常生活中防治哮喘,为您的健康之路点亮明灯。
【科普讲堂】:解析哮喘的典型表现特征
支气管哮喘以反复发作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典型表现为:
1.前驱症状:在哮喘发作前,许患者会先出现鼻塞流涕、连续打喷嚏、眼睛发痒等预警信号。
2.发作症状:可依据发作时症状表现分为三期:
(1)急性发作期:发作性喘息伴有哮鸣音、气促、胸闷或咳嗽,严重时被迫坐起或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吐大量白色泡沫痰,发绀。常于夜间和凌晨发作或加重。
(2)慢性持续期:没有急性发作,长时间内不同频率与程度出现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
(3)缓解期:经过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达4周以上。
【科普讲堂】:探析中医识别哮喘的病根
在中医看来,哮喘是一场体内“环境变化”与“垃圾堆积”共同导致的疾病。中医将哮喘归为“哮病”,认为它的本质是痰湿、瘀血的病根潜伏在肺中,一旦遇到冷空气、情绪波动等诱因,引起肺中潜伏的病根发作,则引发气道痉挛收缩,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
中医认为,肺、脾、肾三个脏腑是人体调节水液代谢的重要枢纽。肺负责“通调水道”,像空调一样调节湿度;脾像“物流中心”,负责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处;肾是“锅炉”,将水液蒸腾化为气。若久病伤及脏腑,肺脾肾功能异常,则人体代谢动力不足,水液无法蒸化为气,或营养无法及时转运到需要的地方,为痰液形成提供了原料。这些水液遇冷会化为湿痰,凝结于肺中,可见痰白清稀、喉中哮鸣如吹哨;遇热则水液与热相结合,煎熬为痰热,可见痰黄黏稠、口干便秘等。
哮喘的发作,主要由外感因素引动病根而起。常见的外感因素如气候变化(如寒潮)、饮食生冷/辛辣、情绪波动、过度劳累所致表气不固等均可能诱发。
王成祥教授通过多年的肺系病治疗经验、结合《黄帝内经》“风为百病之长”和肺的生理特点提出“风邪致病”学说,构建了哮喘发病的双重病机模型。
1.宿痰为发病基础
哮喘反复发作的核心原因是“痰瘀互结、伏藏于肺”,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虚则痰浊内生,肾虚则水泛为痰,肺虚则痰浊贮留,形成“夙根”。
2.风邪为触发关键
(1)内风扰动:内风暗涌,风痰相搏,加剧气道痉挛。王教授临床观察到,多数哮喘患者都具有气道高反应的情况。这些患者气道极为敏感,体内风痰相搏结,常因吸入冷空气、异味等刺激因素时出现剧烈的咽痒咳嗽、喉中痰鸣,引起发作。
(2)外风侵袭:风寒、风热之邪通过口鼻、皮毛入侵,引动伏痰,阻塞气道(如《黄帝内经》所言“风者,百病之长也”)。许多患者在冬春交界时发病,此时外界风气正盛,风邪刺激口鼻咽喉,引动内风,引发哮喘的剧烈发作。
哮喘急性发作期呈现“表里同病、虚实夹杂”的特征,需分析患者其外感内伤基础,分别治之,而非单一治肺。
【科普讲堂】:中医辨证施治哮病的经典方剂
中医在治疗哮喘时,常通过辨寒热、虚实、痰瘀的方式分型论治。
1.发作期:此时患者喘息憋气严重,需要急治症状,待病情平稳后再处理病根。
(1)寒哮证(外寒内饮)
·症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痰白清稀、恶寒无汗可伴发热。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常用方剂: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证(痰热壅肺)
·症状:气粗息涌、痰黄黏稠、胸中烦热、面赤口渴,可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常用方剂: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风痰哮证(风邪引动痰浊)
·症状:突发喘息、痰黏量少、咽痒咳嗽、可伴情绪波动、舌苔薄白。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常用方剂:三子养亲汤合汤加减。
2.缓解期:此时患者没有急性发作的症状,可以调理体质,去除病根,以减缓或防止哮喘的发作。
(1)肺脾气虚证
·症状:气短声低、神疲乏力、痰多色白、食少便溏、易感冒、舌淡苔薄白。
·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常用方剂: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2)肺肾两虚证
·症状:喘息动则加剧、腰膝酸软、耳鸣头晕、夜尿频多、舌淡或淡红苔薄白或少苔。
·治法:补肺益肾,纳气平喘。
·常用方剂: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科普讲堂】:日常生活中针对哮病调理与预防复发的建议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即在哮喘缓解期,可通过中药、中医外治或饮食运动调整等方式调理体质,减少哮喘发作,或减轻哮喘发作的症状。
1.饮食调养
·忌口:避免生冷(如冷饮、海鲜)、肥甘厚腻(如油炸食品)、辛辣(如辣椒)及易致敏食物(如牛奶、鸡蛋、海鲜等)。
·推荐食物:
健脾化痰,如白萝卜、山药、薏米、茯苓等。
润肺止咳,如雪梨、百合、银耳、枇杷等。
2.起居防护
·避寒就温:冬季注意颈部、胸背保暖,夏季避免直吹空调。
·环境清洁:定期晾晒被褥,减少尘螨;避免饲养宠物,慎用香水、杀虫剂等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
·适度运动: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哮喘。
3.情志调理
·疏肝理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可通过冥想、听音乐、书法等方式调节情绪。
4.中医特色疗法
·穴位贴敷:三伏贴、三九贴(如白、延胡索等温肺化痰药物贴敷肺俞、定喘穴)。
·艾灸: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以温补脾肾。
·穴位按摩:每日按揉天突、膻中、定喘穴各2-3分钟,宣肺平喘。
5.定期监测与用药
·规范用药:缓解期遵医嘱坚持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控制气道炎症,随身携带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以备急救。
·定期复诊:哮喘经常发作不能控制者,可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哮喘虽为慢性疾病,但通过规范治疗、健康生活与定期监测,可有效控制症状、降低发作风险。日常中要重视环境管理、适度锻炼、规律作息,坚持长期治疗与管理。若出现症状加重或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每个人的哮喘情况有别,需个性化防治。只要医患携手,采取科学措施,哮喘患者也能拥有良好生活质量,自在呼吸。
【专家档案】:
【王成祥】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幼承家学,为名医秦伯未、杜怀棠、主要学术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药协会呼吸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医内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科技创新转化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肺病专科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前院长。《现代中医临床》杂志副主编,《北京中医药》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京内外“1+1”首席编委组合成员。长期致力于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写著作6部,获国家专利5项,主持并参与多项专家共识及临床指南的制定。
【出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8:00-12:00
【出诊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小关街51号)。
- Zongertinib在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展现持久且具有临床意义的疗效
- 2万跑友及800组家庭安全奔跑背后:和睦家式赛事医疗保障新范式
- 2025 AACR | 迈威生物公布 6 项创新品种及平台的研究成果
- 康宁杰瑞两项双靶点ADC临床前研究数据在2025年AACR年会公布
- 信达生物宣布全球首创CEACAM5 双载荷ADC(IBI3020)完成临床I期研究首例受试...
- Continuity Biosciences投资PinPrint, Inc.,进军美容和化...
- 复宏汉霖与山德士就伊匹木单抗生物类似药达成授权合作,总金额超3亿美元
- 责任•创新•未来:药明生物发布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 科学选择纸尿裤黄金标准发布
- 迪哲医药营收大增294%,全球创新管线接力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