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太医郑攀主任:儿童抽动症,活用大息风方,调和肝脾,标本同治
http://www.qm120.com2025-03-19 20:12:12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儿童抽动症,云太医郑攀主任强调:其根源在肝风,但需兼顾脾肾。
《黄帝内经》有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肝风内动,则筋脉失养,发为抽动;脾虚生痰,痰随风动,更添症状。此外,心肾不交、神志不宁亦可加重病情。
门诊曾接诊一名8岁男童,频繁眨眼、耸肩、清嗓半年余。家长曾误以为是“坏习惯”,反复训斥无果,后症状加重,出现甩手、踢腿动作,甚至影响课堂纪律。孩子性格急躁,入睡困难,舌红苔薄黄,脉弦细。郑主任辨证为肝风内动、脾虚痰阻,兼有心火扰神。
郑主任宽慰家长:“抽动症并非顽疾,中医调肝、健脾、安神三管齐下,症状可逐步缓解。”他开出方剂——天麻钩藤饮合六君子汤加减。
方以天麻、钩藤为君,平肝息风;辅以白术、茯苓健脾化痰;龙骨、牡蛎镇惊安神;配伍白芍柔肝,远志通窍。针对患儿心火偏旺,加淡竹叶清心除烦;痰浊明显者,增半夏、胆南星。
治疗期间,郑主任强调“三分药治,七分调护”:
饮食忌口:避免油炸、辛辣、冷饮,多食山药、莲子等健脾之品;
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夜间10点前入睡以养肝血;
情绪疏导:家长减少责备,通过绘画、音乐帮助孩子释放压力。
服药1个月后,患儿抽动频率减少,睡眠改善;个月后症状基本控制,仅情绪紧张时偶发轻微眨眼。随访半年未复发,学习成绩显著提升。
郑攀主任指出,儿童抽动症常被误诊为“多动症”或“咽喉炎”,需抓住三大辨证要点:
肝风证:抽动突发、部位多变,伴急躁易怒;
脾虚证:肌肉松弛、食欲不振,舌有齿痕;
心神失养:注意力涣散、入睡困难,脉细数。
针对不同证型,郑主任常灵活化裁古方:
肝风亢动型: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代赭石、生龙骨);
脾虚痰扰型:六君子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心肾不交型:甘麦大枣汤加黄连、肉桂。
温馨提示:若您的孩子出现不自主抽动、清嗓、眨眼等症状,可搜索“云太医”小程序,预约郑攀主任问诊,获取个性化调理方案。
(注:文中方剂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配药。)
- 参天制药与荣昌生物共同宣布RC28-E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新药上市申请获受理
- 卡尔蔡司医疗技术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荣膺2025年度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
- 强生启动"双重人生"行动,在亚太区助力炎症性肠病患者兼顾疾病管理和人生追求
- 欧姆龙健康医疗血压计销量突破4亿台
- 依视路星趣控®镜片成为首个且唯一获得美国FDA上市许可的延缓近视加深的眼镜镜片*
- 辐联科技宣布完成7700万美元融资,加速全球放射物管线开发及比利时生产设施建设
- 锐正基因完成7,500万美元A轮融资,开启与西藏药业和康哲药业的全面战略合作
- Pierre Fabre Laboratories携手基金会开展乳腺癌宣传
- TriNetX入选2025年医疗保健软件公司25强
- 希华医药与吉利德签署独家授权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