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三伏,却倒在处暑”!高温天又至,有件事一定要小心
http://www.qm120.com2021-08-25 18:13:27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大意了,没想到三伏天熬过来了,却倒在处暑。”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室输液治疗的老林(化名),无奈地摇着头说。
今年54岁老林,在杭州某工地干活。23号,他在太阳底下干活五六个小时后,感到身体不适,头晕、呕吐,随后晕厥过去,四肢抽搐……工友们见状吓一跳,很快将他送医院。医生考虑是中暑,随即进行补液等一系列治疗,目前恢复良好。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但实际上在杭州等南方地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甚至中旬,还有35°C的高温天,防范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中暑的发生。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室,8月23日、24日,两天内接诊6例中暑病人。所幸,病情都不是很严重,经过治疗后,恢复不错。
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蔡文伟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一般中暑发生在高温、曝晒的环境下,如在密闭不通风的房间内,或者缺乏空调、通风设备的公共场所,由于体内热量不断产生,而散热困难,导致体内热量越积越多,身体无法调节。轻者表现为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重者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者发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晕厥、昏迷、痉挛等症状,甚至还会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呼吸及循环衰竭,可危及生命。”蔡文伟主任表示,接下来还会有35度左右的天气,早晚凉爽,中午还很热,因此防中暑这根弦不能放松。
蔡文伟主任提醒:
在高温天外出时,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中午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要使用遮阳伞、太阳帽等有效防晒工具做好防晒;在户外工作时,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烈的午时外出,不要在阳光下疾走,工作1小时左右应在阴凉处休息5-10分钟。如若大量出汗,及时补充温盐开水。
若发生中暑,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清凉处,让其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起到散热的作用。然后,给患者降温,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者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等患者清醒后立即补充水分;若中暑病人出现高烧、昏迷抽搐等症状,须立即拨打120送医院。
推荐阅读:
- 锐正基因完成7,500万美元A轮融资,开启与西藏药业和康哲药业的全面战略合作
- Pierre Fabre Laboratories携手基金会开展乳腺癌宣传
- TriNetX入选2025年医疗保健软件公司25强
- 希华医药与吉利德签署独家授权协议
- 健力多携手京东健康发布《骨关节健康白皮书》,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 金赛药业长效重组人促卵泡激素获批上市,辅助生殖促排治疗进入周时代
- 国产替勃龙片金赛蓓®获批上市,为绝经症状管理增添新选择
- 以科学驱动营养创新,助力全民健康高质量发展----雀巢亮相第十七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
- 勃林格殷格翰在ERS上公布FIBRONEER项目汇总分析数据:nerandomilast单...
- 聚焦过敏性鼻炎挑战,中外专家共话诊疗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