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亟需“重心下沉、关口前移”
http://www.qm120.com2019-06-24 18:18:44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如今,慢性病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导致人民负担日渐加重。我国是慢性病大国,拥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人,糖尿病患者1.14亿人,且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进一步完善慢病防治体系已刻不容缓,亟需“重心下沉,关口前移”。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在慢性病防治中具有特色优势,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的独特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慢病防治体系的早期防治、康复治疗等多个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重庆市第六届络病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
2019年6月22日,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2019年年会暨重庆市第六届络病学术年会在重庆召开。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张亚冰、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饶英出席会议并致辞,重庆地区400名临床医生现场参会,全国6000余人通过视频直播观看大会盛况。
重庆市人民医院梅霞教授当选新一届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张亚冰为其颁发聘书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新任主任委员梅霞教授为当选副主任委员的杨国汉、陶红、徐梓辉、张志辉、肖骅、张尧、郑向清、程俊、邵江颁发聘书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人民医院郑向清教授主持会议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人民医院梅霞教授,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人民医院郑向清教授,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杨国汉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蕾教授,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骅教授等在会上展开学术研讨并接受当地主流媒体采访。
中医讲究"既病防变",就是强调对疾病的早期防治以减轻病情的发展。以心脑血管病为例,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压力等是导致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大量研究证实,通络中药通心络胶囊可以有效干预"三高"导致的微血管损伤,对动脉粥样硬化微血管病变、动脉管壁微血管滋生和易损斑块内微血管滋生均有显著治疗效果,可以稳定逆转斑块,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要想更好地控制慢病进程,就应该重视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价值,在慢病高风险人群中推广应用中医药,实现早期防治,阻抑病情发展。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张亚冰致辞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张亚冰致辞时表示,“中西医并重”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卫生工作方针,中西医结合在防病治病、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积极发展等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14年,专委会在前任主任委员方勇飞教授的带领下,团结各位委员,坚持中西汇通,互补交融的原则,开展科研及学术交流等公益活动,积极推动络病学科的稳步发展,促进了重庆及周边地区对络病理论的认知,同时提高了络病理论的临床应用,为络病及相关疾病患者带来获益。
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饶英致辞
重庆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饶英致辞时表示,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络病理论作为新时期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吴以岭院士的带领下,建立了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通力协作的的研究团队,培养了一大批致力于络病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产生重大原创成果,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作出示范,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当前中医科学发展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时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支持络病学事业的发展,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中医学发展。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梅霞教授致辞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梅霞教授表示,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吴以岭院士团队开展的中医络病研究为新时期中医传承、发展、创新的代表,走出了一条“理论-临床-科研-教学-产业”一体化的道路,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理论方面,创建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出版了《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等专著;科研方面,吴以岭院士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了两项国家973 计划项目以及40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取了中医药领域的突破;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在全国28个省份建立络病专业委员会,在30多所高校开设中医络病学课程,形成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致力络病学研究的高层次专业团队;在产业发展方面,研发了包括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津力达颗粒等一批临床医生非常认可的代表药物,这些中医药宝贵资源都值得高度重视和推广应用。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蕾教授作题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药物研究进展》学术报告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蕾教授表示,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每个人都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其早期发现及干预意义重大。斑块包括稳定斑块与易损斑块,心血管事件往往由多个斑块破裂引起。他汀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基石,但是,强化降脂后仍有“残余心血管事件”。因此,后他汀时代,“稳定逆转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显得尤为重要。通心络胶囊是一个稳定配方,有望成为一个斑块稳定剂。CAPITAL研究也已经证实,通心络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对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前期开展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实通心络胶囊等通络方药具有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骅教授接受采访,谈我国心脑血管等慢性病防治现状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肖骅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尤其是重庆地区房颤的抗凝治疗水平亟待提高。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大量证据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在治疗室性早搏、特别是室性早搏伴有窦性心动过缓,以及阵发性房颤等方面拥有很多循证医学证据。可见,参松养心胶囊是目前中医药领域为数不多的有明确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
重庆地区400名临床医生现场参会,全国6000余人通过视频直播观看大会盛况。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络病专委会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在学会领导的关怀、指导下,举办了省级学术会议5次,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基层巡讲会议共22次,邀请包括中国工程院吴以岭院士,以及黄从新教授、李新立教授、廖德宁教授、张维波教授、曾进胜教授等多位心脑血管领域著名专家到重庆就络病证治、心脑血管、心电生理、心力衰竭、2型糖尿病等多个慢病话题展开交流,通过开展基层义诊、查房、学术讲座等活动,促进重庆慢病防治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疾病知识科普、患者教育等,大大提高老百姓对疾病防治的意识。此外,专委会还通过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学院平台等形式推广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2型糖尿病、脑卒中等多个规范化诊疗指南、共识等内容,实现重庆地区慢病患者的整体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