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7年价格战终结 涨价致下游压力增大
http://www.qm120.com2008-06-20 09:56:03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本月中旬,维生素A和维生素E再度大幅提价,此举把新和成送上了价格的巅峰。很难想象,去年第一季度,新和成只赚了区区7万元。一年来,在维生素行业占垄断地位的四大巨头新和成、浙江医药、巴斯夫和帝斯曼相继屡次提价,其影响正逐渐向产业链下游波及。
7年价格战终告终结
据统计,目前维生素E、维生素A和维生素H的报价分别比一年前上涨了约300%、280%和80%。在维生素E和维生素A行业中,四大巨头新和成、浙江医药、巴斯夫和帝斯曼一共占去了全球市场份额的90%以上,由于该行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很难有黑马能再打破垄断的局面。
新和成一位高管告诉记者,近一年的不断暴涨之前,新和成在低迷中挣扎了六、七年。从2000年到2007年,维生素E价格在低位时只有每公斤40至50元,而目前维生素的报价已经涨至每公斤250元。
另有消息称,维生素市场7年来的低价根源在于此前巴斯夫、帝斯曼两大国外巨头试图通过压低价格,达到挤垮中国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的目的,但国内企业却艰难地挺了过来。直到2007年初,成本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巴斯夫和帝斯曼才不得不放弃低价战略。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价格开始攀升,需求明显上升,而供应量却在下降,价格涨得越来越快。维生素由买方市场变为卖方市场。”新和成的高管说。
有观点认为,一年前维生素涨价的最初是其价值的回归。到了今年4月,维生素的不断涨价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四大原因决定成本上升
业内专家认为,维生素涨价成本方面的原因包括:石油等原料价格上涨;国家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增加了企业的治污成本;升值以及医药企业出口退税降低。
业内人士分析说,四大巨头总部分别位于中国、德国和荷兰,皆属非美元区。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维生素的价格受和欧元升值的影响会非常明显。
新和成在6月10日发布的公告中,将升值列为其涨价最重要的因素。浙江医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与新和成说法一致。此外,浙江医药方面告诉记者,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生产原料为石油的衍生物。一年来的油价上涨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以前环保法规不那么严的时候,维A和维E国内就供不应求。现在企业有顾虑,不敢增产,需求却一直稳中有升。”浙江杭州从事医药外贸工作的赵先生告诉记者。
据悉,从今年1月1日起,《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维生素生产企业必须遵守国家对污水排放总量控制的规定,因此需耗费大量的成本。今年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很多企业被迫采取维持甚至压缩产量的方法来控制排污。
新和成董秘郭先生对记者称,国家环保法规一直都很严格,近五六年来,新和成在治污上都付出了不低的成本。
涨价使下游企业压力增大
浙江医药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维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涨价可能会传递给下游的饲料企业。
她告诉记者,近期企业的订单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目前虽没有再次涨价的具体计划,但如果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浙江医药也会迅速应对。
维生素原料生产企业虽可以将成本上涨转移到下游,成品药生产企业却苦不堪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维生素E成品药零售价格受到国家指导价的限制,成品药生产企业一方面面临着原料涨价的压力,另一方面,产品却维持在低价位。有的企业可以依靠库存暂时维持运转,但很快可能面临价格倒挂的局面。
新和成的郭先生告诉记者,短期内还不能明显看出订单的变化。维生素涨价的影响过段时间才会显现出来。
- 药明康德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及利润均重回双位数增长,收入同比增长21.0%,经调整Non...
- 《Z世代个性化消费医疗洞察报告》发布,个性化定制已成显著趋势
- 济民可信推出"全球合作伙伴计划"
- 首届复锐美学汇中外专家高峰论坛启幕:聚焦毒素前沿,绘就医美精准化新图景
- 最新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0%的动物主人信任并感谢兽医从业人员,但却低估了该职业的难度
- 勃林格殷格翰与Tessellate Bio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针对难治性肿瘤的全球首创精准疗...
- 诺纳生物合作伙伴辉瑞在2025 AACR年会上公布基于TOP1i靶向人间皮素ADC疗法的临...
- 2025 AACR | 信达生物多项创新双抗、三抗及双抗ADC临床前数据亮相
- FARAPULSE脉冲电场消融(PFA)系统的ADVANTAGE AF 研究第二阶段达成主...
- 年产值1.4亿背后的密码:正雅正美与中国牙谷共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