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改革放弃市场化方向 卫生部制定新方案
http://www.qm120.com2005-09-10 11:28:05 来源:全民健康网作者:
本报北京8月2日电 (记者 何磊) “目前,我们惟一能告诉媒体的是,卫生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制定新的医改方案,但何时出台,还没有时间表。”卫生部新闻处一位工作人员今天对本报记者说。
本报记者采写的《国务院研究机构最新报告说:中国医改不成功》一文于7月29日见报后,卫生部新闻处的电话几乎成了热线,媒体要求采访“医改问题”的传真也接连不断。
“在新的方案出台前,暂时不接受媒体采访。”卫生部新闻处如此答复。
据悉,2000年,国家体改办等8部委出台《关于城镇医药卫生工作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卫生部等4部委推出《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把医疗机构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较大规模的“市场化”改革从此开始。
卫生部医政司一位退休的司长说,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不是卫生部一家提出来的。而现在的舆论,显然把矛头指向了卫生部。
事实上,不仅是舆论在关注中国的医改,中央政府也对此高度重视。在今年7月1日的由中宣部等部门组织的形势报告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专门作了《我国卫生事业面临的形势及改革发展展望》的形势报告。“选择卫生部作形势报告,正是中央政府高度关注医改的一个信号。”卫生部一份内部报纸的常务副社长赵淳对记者说。
此前的6月20日,本报记者采写的《市场化不是改革方向我国医改悄然转舵》一文的消息源,正是来自这份内部报纸头版头条刊发的卫生部**法规司司长刘新明的一次讲话———市场化非医改方向。该文同样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据本报记者了解,否定市场化改革方向的意见,从去年年底开始就已经在卫生部官员的多次内部讲话中出现。然而,各地医疗机构“国退民进”的浪潮并没有随之减速。
一个市场化的样本是江苏省宿迁市。从2000年开始,宿迁将医疗机构全部推向市场,实行私有化。据了解,这场效仿“美国模式”的改革,使政府的负担减轻了,医疗服务质量也得到改善,但医疗费用随之上涨。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此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刘新明司长在此前的讲话中说,当前医疗服务市场上出现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现象,根源在于我国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差、医疗资源配置效率低。要解决这两个难题,主要靠政府,而不是让医疗体制改革走市场化的道路。
刘新明说,以后,政府医院与社会非营利医院要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以此来体现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
卫生系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刘新明透露的这些信息,或许正是今后新医改走向的核心内容。
- 药明康德荣膺弗若斯特沙利文"2025全球CRDMO年度公司奖"
- 玛仕度肽9 mg在中国肥胖患者中实现高达20.1%的体重降幅,GLORY-2研究达成主要终...
- 科华生物携Polaris V15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参展MEDICA 2025
- 英国批准仑卡奈单抗静脉输注维持剂量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 诺纳生物与辉瑞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加速抗体发现研究
- 高龄试管潮来袭:贝康医疗-B(2170.HK) AI"无干扰培养"助力智慧辅助生殖
- 正雅2025中亚市场战略深入拓展,彰显国际品牌实力
- Kubota Glass® 参展厦门国际光学博览会(Xiamen Internationa...
- "湾"聚全球健康力•共创商贸新纪元 2025深圳国际健康与营养保健品展12月启幕
- 凌科药业公布LNK01004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临床Ⅱ期试验关键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