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示:接受试管婴儿技术的夫妇必须是合法夫妻,且仅限于治疗因特定不孕不育问题而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怀孕的夫妇。
在试管婴儿治疗过程中,仅仅拥有优质的子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适宜的移植环境。因此,在移植前,医生会对子宫内膜进行检查。那么,试管婴儿检查中的子宫内膜ABC型指的是什么呢?
1. 试管婴儿检查中子宫内膜ABC型是什么意思?
从月经周期的角度分析,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括月经期、增殖期和分泌期。在不同的时期,子宫内膜由于增生或分泌反应,在超声检查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主要分为A、B、C三个等级。
A型内膜:
常见于内膜增生早期,即月经周期的第6至10天,此时内膜厚度为4至9毫米。功能层表现为低回声,基底层呈高回声,加上宫腔线的高回声形成“三线征”。
B型内膜:
常见于内膜增生晚期,即月经周期的第11天至排,排时内膜厚度约为9至12毫米。表现为均一的中等强度回声,宫腔强回声中线断续不清。
C型内膜:
常见于黄体期,即排后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厚度约为10至14毫米。表现为均质强回声,无宫腔中线回声,此时“三线征”消失。
此外,如果在月经期进行B超检查,子宫内膜开始剥脱,新的子宫内膜刚开始生长,此时子宫内膜厚度小于4毫米是正常的,无需担心。
因此,在门诊监测时所说的“ABC”型子宫内膜是指不同月经周期下的不同内膜形态,并不意味着A型就是“好内膜”,C型就是“坏内膜”。
有时子宫的位置关系也会影响内膜的形态,例如平位子宫,在应该是A型增殖期时,也可能表现为“B”或“C”型内膜。
在试管婴儿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关注的是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胚胎移植时,子宫内膜厚度达到8毫米即可满足低移植要求。如果内膜厚度在8至12毫米之间,移植后可获得理想的妊娠率。
通过以上内容,大家可以了解到内膜的ABC分型并非好坏的分级。然而,在日常监测B超时,我们仍会看到许多患者的内膜较薄,其中许多是因为多次人流等宫腔操作后,损伤了内膜的基底层,导致功能层不能随着泡的生长而增厚,这对怀孕是不利的。
2. 子宫内膜多厚适合怀孕?
关于这个问题,医学界尚未达成共识。一般认为,在胚胎移植当天,子宫内膜厚度大于8毫米时,移植成功率明显高。当子宫内膜厚度在8至12毫米之间时,子宫内膜已经过增生期的转化进入分泌期,内膜增厚成波纹状,腺体及间质明显增生,腺体增多、变宽并渐屈曲,血管增生渐呈螺旋状,间质亦增生致密,黄体生长成熟并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激素,受孕几率较大。
由于内膜厚度不足会降低胚胎着床率,因此,在48岁高龄女进行试管婴儿治疗时,如果移植前出现内膜过厚超过15毫米或过薄,都不利于胚胎的着床和妊娠。因为子宫内膜过薄会导致胚胎不能着床,而过厚会使胚胎植入内膜时因困难而造成着床失败。另外,子宫内膜过厚可能是一种病理状态,即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从而干扰胚胎着床和发育。
Tips:
经过以上试管婴儿的相关介绍,相信您对此已经有了相关了解,如有其他疑问,可点击客服,将会有资讯一对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