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代试管婴儿(PGT-AS)活检技术中的细胞获取和质量问题是实现成功妊娠的关键环节。PGT-AS活检通常在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Day 5或Day 6)进行,主要目标是从滋养层细胞(Trophoblast)中获取足够的、高质量的细胞进行遗传学检测。以下是一些解决细胞获取和质量问题的策略:
一、 提高细胞获取率(Quantity)
优化活检操作技巧:
- 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详细、标准化的活检方案,包括胚胎选择标准、麻醉方法、活检针类型和大小、穿刺次数、移液次数等,减少人为误差。
- 选择合适的活检工具: 根据实验室经验和胚胎特性,选择合适的显微操作工具,如不同直径的显微针、显微吸管等。细针可能减少对胚胎的损伤,但可能需要更多尝试或移液次数;粗针可能更容易获取细胞,但损伤风险稍高。需要找到平衡点。
- 精确的胚胎固定: 使用合适的胚胎固定平台(如PVP溶液、专用固定夹),确保囊胚在操作过程中稳定,便于准确穿刺目标区域(通常是滋养层)。
- 控制穿刺次数和位置: 尽量减少穿刺次数,避免反复穿刺同一区域,以减少机械损伤和细胞丢失。通常建议穿刺2-4个滋养层区域。
- 优化移液操作: 在将活检针内的细胞转移到培养皿或离心管时,使用合适的吸液管(如Fire-polished吸管),轻柔操作,避免细胞粘壁或被吸走。可以加入少量预温的培养液辅助转移。
改进胚胎培养和活检时机:
- 优化囊胚培养体系: 确保培养环境(培养基成分、气体环境、渗透压等)最适宜囊胚发育和滋养层细胞生长,使滋养层细胞数量充足、结构清晰。
- 精准选择活检时机: Day 5/6的囊胚通常滋养层细胞数量较多。但过于成熟(如孵化晚期)或发育不良的囊胚可能细胞量不足或质量差。需要根据囊胚的形态学评分(如AHR分级)和发育状态选择最佳活检窗口。
辅助技术(探索中):
- 囊胚辅助孵化(BAI): 对于孵化不良的囊胚,BAI可能有助于改善囊胚形态,并可能使滋养层细胞更容易获取。但需谨慎评估其对后续发育和PGT结果的影响。
- 非侵入性方法(未来方向): 如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或其他成像技术的引导活检,理论上可以更精确地定位滋养层进行取样,减少对其他细胞类型的损伤,但这技术尚在发展中。
二、 提高细胞质量(Quality)
严格筛选活检候选胚胎:
- 基于形态学的高标准: 选择发育潜能良好、形态学特征清晰的囊胚(如优质A/B级囊胚)进行活检。形态学差的胚胎其滋养层细胞可能数量不足、活力差或异质性高。
- 评估囊胚孵化状态: 选择部分孵出或完全孵出的囊胚进行活检,通常认为这些囊胚的滋养层细胞更易获取且活性可能更高。
优化活检后的细胞处理:
- 快速转移: 活检操作完成后,迅速将含有细胞的液体转移到含有预温培养液的培养皿或离心管中,减少细胞在体外暴露于非适宜环境的时间。
- 洗涤细胞: 使用合适的培养液轻柔洗涤1-2次,去除血液、培养基残留和其他杂质,但动作必须轻柔,避免细胞脱落。
- 细胞计数和活力评估: 在进行遗传检测前,使用显微镜或细胞计数仪(如CCK-8、台盼蓝染色法)评估细胞数量和活力,确保满足检测要求。如果细胞数量或活力不足,可能需要考虑放弃该胚胎的PGT检测或寻求其他解决方案(如冷冻后再次评估)。
改进遗传检测技术:
- 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根据临床需求(如筛查非整倍体、单基因病等)和细胞数量选择最合适的PGT技术(如NGS、Sanger测序)。NGS技术对细胞数量和纯度的要求相对较高,但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 优化样本制备流程: 确保从细胞获取到DNA/RNA提取、扩增(如果需要)再到测序/分析的全流程严格规范,减少人为污染和降解。
减少细胞损伤:
- 轻柔操作: 整个活检过程,包括固定、穿刺、移液等,都应尽量轻柔,减少机械压力对细胞的损伤。
- 避免接触不良物质: 确保所有接触细胞的器械和培养液都经过严格灭菌和优化,避免化学损伤。
三、 人员和技术培训
- 专业培训: 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显微镜操作、胚胎学知识和活检技术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操作规范性和一致性。
- 持续学习: 关注最新的技术进展和研究成果,不断优化操作流程。
总结:
解决PGT-AS活检中的细胞获取和质量问题需要从胚胎选择、活检操作技巧、细胞处理、遗传检测技术优化以及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综合入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实验室的持续改进和经验积累。核心目标是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胚胎损伤的前提下,获取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纯度高的滋养层细胞,为准确的遗传学分析奠定基础,最终提高PGT的成功率和妊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