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结核性子宫内膜炎(Tuberculous Endometritis, TBE)这个“隐匿的生殖杀手”。
结核病(TB)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影响身体多个器官,包括生殖系统。结核性子宫内膜炎,作为生殖系统结核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隐匿发病,容易被忽略或误诊,对育龄期女性的健康和生育能力构成严重威胁。
一、 认识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的本质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直接侵犯子宫内膜所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其本质特点包括:
- 病原体: 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这是一种在特定条件下(如免疫力低下)才表现出致病性的细菌。
- 发病部位: 主要累及子宫内膜层。但结核病变可以扩散,也可能同时或先后累及子宫肌层(形成结核性子宫肌炎)、输卵管(形成结核性输卵管炎)、卵巢(形成结核性卵巢炎)等,尤其是输卵管受累非常常见。
- 病理改变:
- 早期: 可见子宫内膜充血、水肿、白细胞浸润。
- 典型期: 形成特征性的结核性肉芽肿。这是结核病的标志,由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以及中心坏死精形成的干酪样坏死精物构成。病灶可相互融合。
- 后期: 病变修复过程中,可形成瘢痕组织,导致子宫内膜增厚、粗糙、变硬,腺体结构破坏、扭曲或消失,宫腔粘连(Asherman综合征)。
- 临床表现(隐匿性体现):
- 症状不典型或轻微: 许多患者症状不典型,或症状与一般盆腔炎相似,容易被忽视。
- 常见症状:
- 月经异常: 最为常见和突出。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量减少、稀发甚至闭经。这是因为内膜增厚、破坏、粘连或功能失调所致。
- 下腹部疼痛: 多为慢性、隐痛或钝痛,有时可表现为痛经加剧或下腹坠胀感。疼痛可能因病灶刺激、盆腔粘连或宫腔积脓/积液引起。
- 不孕: 这是结核性子宫内膜炎最严重的后果之一。由于内膜破坏、瘢痕形成、宫腔粘连、输卵管堵塞或功能受损,导致精卵无法正常结合或着床。
- 其他: 可能伴有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等结核中毒症状,但并不普遍,尤其在疾病早期或轻度时。
- 体征: 阴道检查可能发现宫颈举痛、宫体增大(有时不固定)、质地变硬、活动受限,附件区可能有增厚、结节或粘连。
二、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的传播途径
理解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的传播途径对于认识其发生至关重要,但需要特别澄清:
- 主要传播途径: 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含有结核菌的飞沫被他人吸入肺部,引起感染。
- 生殖系统结核的传播(特殊性):
- 血行播散: 这是最重要的途径。身体其他部位(如肺、肾、骨关节)的结核病灶破溃后,细菌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血行播散到生殖器官(包括子宫内膜),引起子宫内膜结核。这是大多数生殖系统结核(包括TBE)的来源。因此,许多患者并没有明确的性接触传播史。
- 直接蔓延: 腹腔内的结核病灶(如肠结核、盆腔淋巴结结核)可以直接扩散到子宫和子宫内膜。
- 淋巴播散: 结核菌可通过淋巴系统扩散至盆腔,累及子宫内膜。
- 性接触传播(罕见): 虽然结核菌可以通过性交时的体液接触传播,但对于子宫内膜炎而言,这并非主要的或最常见的途径。即使发生,也通常发生在已有潜伏结核感染的基础上,性接触只是诱发因素。因此,将生殖器结核视为严格意义上的“性传播疾病”(STD)是不准确的,但它确实可以通过性接触在已有感染的基础上发生或加重。
总结关键点:
-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是结核病在子宫内膜的表现,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 它常常隐匿,症状不典型,主要影响育龄女性,可导致月经失调和不孕。
- 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结核菌通过血行播散至生殖系统,而非性接触传播。
-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如子宫内膜病理活检发现结核性肉芽肿)、影像学检查(如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宫腔变形、粘连)以及结核菌素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
- 治疗需采用联合、规律、全程、适量的抗结核化疗方案,同时可能需要手术处理并发症(如宫腔粘连分离)。
由于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的隐匿性和对生育的严重影响,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对于保护女性生殖健康至关重要。如果育龄期女性出现不明原因的月经改变和不孕,应警惕结核性子宫内膜炎的可能性,及时就医进行排查。